基础地质

  • 藏北羌塘中部地区早二叠世基性岩墙群的成因与地质意义

    韦耀明;刘雅蓉;陈思彤;郭嘉欣;

    南羌塘地块上广泛发育的基性岩浆活动为了解冈瓦纳大陆裂解和特提斯构造演化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南羌塘地块上基性岩墙群系统的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南羌塘地块基性岩墙群整体具有与OIB型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组成,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组成表明基性岩墙群具有板内基性岩的特征,为软流圈地幔源区部分熔融并经历地壳物质混染的产物。结合同时期冈瓦纳大陆北缘广泛分布的幔源岩浆活动,研究认为南羌塘基性岩墙群是石炭-二叠纪之交冈瓦纳大陆北缘地幔柱活动的产物,是基梅里超级地体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新特提斯洋打开最直接的岩石记录。

    2025年02期 v.45;No.162 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峨眉山地区白垩系灌口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邓佩佩;李嘉玮;乔恒忠;

    四川盆地是中国陆相白垩系最具代表性的沉积盆地之一。通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地区白垩系灌口组砂岩开展碎屑锆石U-Pb定年分析,为理解研究区白垩纪地层物质来源提供年代学证据。结果显示:样品19EM04绝大多数锆石在阴极发光(CL)图像中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特征。此次研究共获得57个锆石U-Pb谐和年龄,其变化范围为177±4 Ma至2 769±23 Ma,它们主要集中于177~355 Ma、436~544 Ma、768~877 Ma、1 792~1 884 Ma和2 228~2 500 Ma等5个年龄组,峰值分别为~295 Ma、~490 Ma、~775 Ma、~1 850 Ma与~2 490 Ma。结合前人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峨眉山地区灌口组碎屑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扬子陆块西缘古元古代基底岩石与新元古代岩浆岩以及四川盆地邻区二叠纪至三叠纪岩浆岩。

    2025年02期 v.45;No.162 201-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云南永平县水泄街木耳寨岩体地球化学与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钟敦万;赵德军;

    通过对木耳寨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分析,利用LA-ICP-MS方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两组样品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0.89±0.54Ma和74.0±0.34Ma,即结果表明其花岗岩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分析显示其SiO_2的含量偏高,为73.07%~67.12%,K_2O含量相对于平均上地壳值较高,为4.52%~2.55%,P_2O_5的平均含量为0.05%~0.03%。根据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蛛网图、Rb/10-Hf-3*Ta构造判别图、Nb-Y构造环境判别图、Rb-Y+Yb构造环境判别图等图解,结合资料认为:木耳寨地区在晚白垩世已经进入后碰撞环境,其花岗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背景环境下,并与先存加厚地壳物质的减压熔融有关。

    2025年02期 v.45;No.162 208-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9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峨眉山地区麦地坪组小壳化石下组合带系统古生物学分析

    刘刚;林丽;张敬轩;钟怡江;

    小壳化石是“寒武系大爆发”中首批出现的生物骨骼化石,其特征与前寒武纪生物化石区别极大,为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峨眉高桥麦地坪剖面含有大量的小壳化石,但是研究时间较久远、研究程度较为局限,缺少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化石种属及亲缘关系的划分杂乱缺少系统生物学整理。根据对麦地坪剖面连续取样处理后得到的小壳化石进行鉴定确定化石种类,结合广泛认可的小壳化石种属及亲缘关系,与前人的分类描述与化石图版进行对比,对麦地坪组下组合带化石进行了系统古生物学分类。阐述了峨眉山地区麦地坪组小壳化石下组合带中有效的化石种属及鉴定与划分的依据,明确了四方塔形壳属Quadrapyrgites在川西南地区存在分布,为此地区小壳化石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撑以及新材料。

    2025年02期 v.45;No.162 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川西可尔因地区某锂多金属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廖芝华;桂林;蓝强;吴延海;

    通过化学多项分析、MLA矿物自动分析、岩矿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波谱微区成分分析等技术方法手段,对川西可尔因地区某锂矿石的岩石学特征、结构构造、工艺矿物学特征及矿物粒度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矿石为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矿石,矿石矿物成分:锂辉石(14.72%),钽铌铁矿(0.02%);矿石化学成分:Li_2O(1.21%),为低贫锂多金属矿,(Nb、Ta)_2O_5 0.015 1%,可综合回收利用锂、铌、钽等三种元素;矿石结构以伟晶结构、交代熔蚀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斑杂状构造为主;锂辉石矿物粒度粗细不均,最大颗粒达50 mm,细粒不足0.1 mm;破碎后+0.25~2.0 mm的粗粒级Li_2O的产率高达72.87%,分布率为78.29%,说明已基本实现单体解离,但其粒度粗细不均,磨矿过程中应采用选择性磨矿;铌、钽主要赋存于铌钽铁矿系列矿物中,矿物粒度大多<0.08mm,且其与锂辉石、长石、石英等主要矿物的粒度差异巨大,解离难度大。

    2025年02期 v.45;No.162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矿产地质

  • 江西莲花株岭坳矿区成矿构造及矿床地质特征综述

    胡军;

    针对矿区矿体褶曲变化大、断裂构造多且复杂、矿体厚度薄且连续性差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大量收集矿区原始地质资料,采用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综合分析的方法,基本摸清了矿区的成矿构造、矿床地质特征及一般规律和深化了地质认识,为矿区井下生产性探矿提供了方向。经研究表明,得到如下结论:①矿区位于区域新华夏系构造中一“多”字型构造的南段,位于大剑岭-曾古坳大背斜西翼的北端;②褶皱成雁形排列,每段都略具“S”形状,以南段最为明显;③断裂构造具有发育程度不均衡性、发育方向性、与褶皱构造有成生联系和力学性质明显的特点;④矿石的品级由富矿到中富矿再变到贫矿,品位也渐次降低,南部贫矿区矿层在垂直方向上渐变规律明显;⑤对矿区下步综合开采生产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2025年02期 v.45;No.162 232-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河北省南埝峪一带金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分析

    徐如磊;洪文武;董帅;

    河北南埝峪一带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众多金银、铅锌、铜钼等矿产,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通过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资料,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典型金矿床特征,总结区域金矿成矿规律,对比分析评价研究区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南埝峪矿区具备同类型金矿床成矿的各类基本条件,成矿条件优越,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2025年02期 v.45;No.162 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仰化地区磷矿成矿条件分析

    王肖;王超;赵盛博;宋玉明;洪连明;

    “海州式”沉积变质磷矿床是我国东部变质岩区主要的磷矿类型。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洋河-仰化地区地层、构造、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洋河-仰化地区具有寻找“海州式”磷矿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根据本次地质和物探成果,与连云港-宿迁地区已发现的磷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对洋河-仰化地区的成矿条件进行评价,并预测了2处成矿远景区。

    2025年02期 v.45;No.162 249-254+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贵州汪家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陈东廷;刘添益;达伟;杨晓飞;王鹏举;

    贵州汪家寨铝土矿床是黔中地区近30年来发现的最大沉积型铝土矿床,为探讨汪家寨铝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及成矿地质作用,该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含铝岩系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含矿岩系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岩性大致可以分为上下两段,下段铁质岩段为胶体化学沉积;上段铝质岩为非正常胶体化学沉积,是富铝风化物质在水体中进一步脱硅、排铁、富铝从而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铝土矿床。铝土矿呈层状产于寒武系清虚洞组白云岩古侵蚀面之上,系黔中古陆在低纬度环境下经风化作用形成的红土风化壳,搬运至浅水湖盆区沉积,并经后期成岩成矿作用形成,矿床成因类型为古风化壳沉积型,成矿物质来源于下伏寒武系碳酸盐岩;成矿环境为陆相湖盆环境,期间在海平面升降过程中,有海水侵入参与;母岩演化为铝土矿的过程经历了成矿期后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后生的淋滤作用对矿体产出、矿石品质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

    2025年02期 v.45;No.162 25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川北元坝西地区须二段烃源特征与下亚段源储关系研究

    成镱娜;孙玮;刘明;赵永庆;冯腾玉;李思源;

    川北元坝西须二下亚段气藏的突破为该区该层系的未来勘探展示了很好的前景,该文基于大量测井、岩心、地震等资料,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对元坝西部地区须二段烃源岩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西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纵向上发育三套泥岩烃源岩,TOC平均值为1.62%;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干酪根,均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其中须二中最发育,厚度最大;(2)须二下亚段的厚度高值主要分布于北西区域,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的特征,须二中亚段全区发育;(3)须家河组二段的烃源的成熟期是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是最大生烃阶段,至白垩纪早期达到高熟,成藏的主要时期是中晚侏罗世。须二下亚段成藏不仅接受须二中亚段烃源旁生侧储,须二下亚段烃源岩为自生自储提供了较好的供烃条件,为须二下亚段成藏提供了新的勘探思路。

    2025年02期 v.45;No.162 263-270+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四川锂资源禀赋特征及开发提速建议

    喻廷旭;谭节庆;尹中山;王鹏;

    四川锂资源具有类型多、资源富、前景大的特点,初步展现出伟晶岩型锂矿为主导、卤水型锂矿为补充、黏土型锂矿为接替的勘查开发格局。四川伟晶岩型锂矿资源量虽位居全国第二,但因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地方关系复杂等因素制约,锂矿勘查开发进度缓慢。本文深度剖析了四川锂资源开发面临的勘查程度总体偏低、卤水型锂开发经济可行性不明、勘查开发环境亟待改善、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勘查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综合利用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四川加快推进锂资源勘查开发,推动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162 271-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 贵州龙里猴子沟岩溶山区废弃煤矿矿井水质特征及迁移途径分析

    胡德勇;余浪;牟远望;朱建华;龚效宇;

    为了解龙里县猴子沟流域废弃煤矿矿井水水质现状,对猴子沟流域废弃煤矿矿井水及周边地下水进行采样,测定矿井水和地下水中的p H值、常规八大离子及重金属(Fe、Mn、Zn、Pb、Ni、Al)等,利用Piper三线图对矿井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按GB14848/T-2017评价矿井水质量,并结合典型区域水文地质结构研究分析矿井水污染迁移途径。结果表明:研究区矿井水p H值在2.59~4.7,为强酸性水,阳离子主要为钙离子,阴离子主要为硫酸根,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_4-Ca、SO_4-Fe、SO_4-Al、SO_4-Fe·Al型水,水质类型为Ⅴ类。矿井水的污染迁移途径有:矿井水沿采空区和平硐直接排出地表、矿井水通过采空区和下部岩溶裂隙进入深部岩溶地下水。

    2025年02期 v.45;No.162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艺片区上层滞水对地下工程影响及抗浮措施的探讨

    尹霄;马运超;詹人权;

    近年,绵阳市科技城新区园艺片区地下工程逐日增长,由于区内无潜水分布,地下工程多以抗水板作为抗浮措施,部分地下工程抗水板板跨较大区域出现抗水板板隆起、开裂、柱柱基剪切破坏等等(图1);剪力墙渗水,抗水板下水头压力0.1~1.5 m,原因多为勘察察期短,未查清场地地下水类型、补径排关系,结构设设计未考虑抗浮措施,基坑工程影响或改变地下水补径排关系;肥槽质量不满足要求求。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上层滞水补径排关系,关注基覆面裂隙水、上层滞水补径排关系,结合地下工程特性,选选择3种典型情况进行探讨,提出抗浮措施建议。

    2025年02期 v.45;No.162 279-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凉山州木里县矿山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

    鄢发斌;周旭东;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矿山安全生产,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以凉山州木里县矿山地质灾害为案例,探讨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及治理工程方案。通过调查分析该矿山地质结构、地下水位、岩层性质等多因素影响,查明该区灾点特征,提出防治建议,供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162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基于FLAC3D分析青川县大院里滑坡稳定性计算与治理效果分析

    伍小刚;朱锐杰;周世文;谷小杰;崔可可;李彦彬;

    青川县大院里滑坡是典型的土质滑坡,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滑坡分为强变形区和弱变形区,弱变形区基本稳定,继续变形可能性很小,潜在损失较小;强变形区仍在持续变形,需准确地进行稳定性评价并进行工程治理。通过FLAC 3D软件分析滑坡三维模型,发现强变形区在暴雨工况下欠稳定(稳定性系数Kf=1.023),变形主要集中在强变形区中后部,威胁居民和住房。因强变形区具有滑带深埋和施工面积小的特点,拟在强变形区中前部设置抗滑桩。设桩后强变形区在暴雨工况下基本稳定(Kf=1.082),变形程度较未设桩模型大幅降低。综合认为该治理方案是有效的,为后续施工打下基础,也可为周边其他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162 28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波密县古乡乡政府后山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评价

    于彦伟;

    波密县古乡场镇后山斜坡近年汛期时有局部变形,坡脚前缘建有居民房屋、卫生院、派出所、银行、乡政府办公楼及学校等,险情等级大。采用Geo 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运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斜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斜坡整体稳定,发生大规模整体滑移的可能性较小,该斜坡在暴雨、地震等情况发生局部滑移的可能性较大。

    2025年02期 v.45;No.162 295-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西南丘陵地区新近深厚填土场地桩基负摩阻力特性研究

    邱相涛;方钊;袁聪;朱立力;

    通过埋置钢筋应力计开展现场数据采集工作,结合现场素填土工程地质条件深入分析研究数据。对该场地深厚填土桩侧负摩阻力的分布情况、变化规律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结合工程概况提出了减少负摩阻力影响的相关措施建议,为西南丘陵地区类似场地桩基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和工程借鉴。

    2025年02期 v.45;No.162 301-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在西藏某隧道中的应用

    伍小刚;龙海涛;朱锐杰;周世文;李彦彬;

    传统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单一物探法容易漏报地质信息,综合物探体系能提高预报准确性,却凭经验进行方法选择,选择过程缺少量化指标支撑。西藏某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前进行了大地电磁法(EH4)宏观地质预报,对隧道周围地质情况缺少深入分析,准备地震波反射法(TRT、HSP、ISP)和温度测试法(RTP)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为量化物探法选择过程,明确各物探法在超前地质预报体系中的权重,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西藏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体系,计算各物探法在综合预报体系中权重,以便决策时做出合理选择。EH4法预报结果显示K10+060~K10+100段岩体破碎,开挖后可能出现小股状出水,按照权重计算结果,选用TRT法进行二次预报,TRT法与EH4法预报结果差异较小,开挖后围岩情况与两种物探法预报结果均较符合。基于层次分析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在西藏某隧道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层次分析法可以选择出最合理的物探法,也可为类似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45;No.162 306-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泥石流防治工程——拦砂坝的稳定性分析计算

    刘鑫;李根;张丰述;吕维;秦熠;

    该文基于“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规范(2018)”及工作实际,阐述了泥石流拦砂坝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由于拦砂坝设计工况较多,各工况水平力与垂直力的荷载组合较为复杂,该文系统分析了拦砂坝有可能承受的6种垂直力及7种水平力,提出了可能作用在拦砂坝上的各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及作用点;总结了6种计算工况及各工况下的荷载组合,并作出了各工况下坝体的受力分析图,提供了拦砂坝的稳定性及地基应力计算公式,详细列出了土质地基与岩质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进行稳定性计算,对比分析了常用的荷载组合及该文总结的荷载组合方法的差异。

    2025年02期 v.45;No.162 313-31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滑坡-崩塌复合型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及防护技术研究

    王之超;龙俊;徐光富;曹顺;李升俊;黄凯;

    该文以纳雍县厍东关乡某地灾点为例开展了滑坡-崩塌复合型地质灾害变形机制及防护措施的研究。结合现场调查和模拟软件分析了该地灾点的变形破坏模式,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属于推移式破坏,崩塌体的破坏形式为倾倒式破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堆积层为该滑坡的主要滑动区域,该滑坡区域无论是在天然工况还是饱和工况下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形破坏,而崩塌体在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此外基于对该滑坡-崩塌复合型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评估、破坏模式的特点以及变形发展趋势的研判等工作,提出了挡土墙+截排水沟+分级放坡+危岩清除+被动防护网的组合防护措施,并通过建模分析方法验证,采用该组合防护措施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2025年02期 v.45;No.162 320-324+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临近既有道路的基坑开挖监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王小亮;

    该文以蚌埠第三污水处理厂基坑为例,结合市政道路及其地下管网对变形限值的要求,基坑支护设计采用坡率法放坡+土钉+钢筋混凝土护面的支护方案,并对基坑工程的实施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土钉+钢筋混凝土护面方案有利于基坑周边的位移控制,随着基坑向下开挖,地表区域的位移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基坑支护实施完成后,变形整体趋于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基坑的开挖展开了数值模拟,对比数值模拟成果与现场监测资料,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信性,为类似基坑支护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2025年02期 v.45;No.162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方法技术研究

  • 倾斜摄影遥感图像多尺度融合下地质变形线性特征提取方法

    朱乔;

    针对地质变形线性特征在不同尺度上可能存在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出倾斜摄影遥感图像多尺度融合下地质变形线性特征提取方法,首先构建尺度空间生成高斯差分金字塔,匹配倾斜摄影遥感图像关键点,并利用多视图匹配进一步处理图像,生成实拍图像,然后对待融合图像实行多尺度小波变换,采用不同融合方法针对性融合低频系数和高频系数,并将结果逆小波变换,生成多尺度融合后高分辨率复合遥感图像,再通过大津阈值法分割图像为地质变形线性特征和背景噪声,生成二值图像,最后基于二值图像,通过Beamlet变换提取地质变形线性特征,并连接离散特征,实现完整的地质变形线性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征提取率和重叠率较高。

    2025年02期 v.45;No.162 330-335+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音频大地电磁在可溶岩与火成岩接触带地区地热勘察与研究

    冯连军;沈伟新;李彬;

    可溶岩与火成岩作为重要的地热资源储存层,开发和利用潜力广阔。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地热资源勘察中具备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等优势。针对可溶岩与火成岩接触带区岩性变化较大、地质构造发育等地质特点,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法(AMT)进行地球物理勘探,通过二维反演,查明地下地层的电性结构。结合地质资料,初步判断地下地层岩性展布形态、断层发育特征,最后通过钻井验证,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对构造发育的可溶岩与火成岩地区进行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5年02期 v.45;No.162 336-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Python的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遥感数据库质检方法研究

    赵鹏;杨迎冬;余飞燕;肖华宗;张令泽;罗兰;

    在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遥感数据库检查工作中,面临着数据量庞大、检查步骤繁琐、人工操作耗时且易出错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通过深入研究Python语言在Arc GIS平台上的适用性,并基于Arc Py编写自动化脚本工具,实现了对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结构、图形和属性等内容的全面检查,并自动生成详尽的检查报告。Python脚本的运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确保了成果的质量与准确性。

    2025年02期 v.45;No.162 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层次分析法在大丽攀铁路元宝山地区选线中的应用

    韦祖鹏;吴国斌;李红林;吴朝钢;贺建涛;

    传统的线位评价方法为单因子影响下进行两两对比,定性分析后得出最优方案,在多种因子共同影响作用下时,方案的评价变得模糊起来,难以抉择谁更优于谁,不同专家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争议往往较大。为此,该文对影响铁路方案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统计,运用多层次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实地调查及多位专家知识的集成,构建各元素评价标准及权重,建立层次关系及阶层构造。共选取了3个准则层,11个次准则层,5个方案层构建综合评价体系。采用逻辑运算对大丽攀铁路元宝山地区的5个方案进行优选,为铁路线位的选择提供了决策依据。

    2025年02期 v.45;No.162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眉山市城市道路塌陷特征及无损检测方法

    谢小国;周黎薇;卢海波;罗兵;王强;郑新如;刘先恩;

    眉山市区特定的地理地地质条件,地面面塌陷易发。利利用车载三维地地质雷达等方法法,查明了道路路塌陷隐患的类型、数量、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风险等级级,并探讨了造造成塌陷的成因因机理。基于检检测方法与道路路塌陷特征,构建了“现场调查、无损检测测、快速解译、准确验证、数数据复核、风险险评估、信息化化管理”的城市市道路塌陷隐患无损检测体系。结果表明,无损检测体系可快速、准确识别城市道路路塌陷隐患。

    2025年02期 v.45;No.162 352-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微动与层析成像综合约束在复杂环境下岩溶探测效果分析

    廖志伟;张红权;吴旭;陈后扬;王东仓;危志峰;

    受既有建筑物影响,探测作业空间极其有限,人文背景干扰严重,开展物探工作非常困难。通过在江西某地村庄岩溶地面塌陷中开展多方法多参数物探试验研究,获取了有效的物探方法及参数组合,对解决建筑底部岩溶塌陷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微动和层析成像综合约束探测发现较大岩溶物探异常14处,布置的7个验证钻孔均钻遇岩溶。物探工作较好的探清了建筑底部岩溶发育情况,为下步塌陷治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也为村庄岩溶地面塌陷探测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2025年02期 v.45;No.162 360-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农业地质与地质遗迹

  • 贵州省玉屏油茶示范园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产业发展建议

    张锡贵;周宗赞;李永刚;

    通过对贵州省玉屏油茶示范园区土壤及油茶等样品采集的测试分析地球化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研究,发现土壤中各种元素中同一元素具有在同一平面空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土壤类型富集特征相对稳定。与全国背景值对比,具有N、B、Mn、Zn、Cu、Mo、Se高和K低的地球化学特征。营养元素在土壤剖面富集特征为总体从腐殖层向下逐渐变低,仅有P、Mn元素向下逐渐变高;环境元素Cd、Cr、Hg、As在土壤剖面富集特征为从腐质层至母质层变化较小,相对稳定。另外,油茶鲜果对Se、Cd元素吸收强度高,且具有富Se特征,吸收强度与土壤pH值呈反比关联;油茶鲜果对As、Hg元素吸收强度弱。这些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油茶施肥、品质提升及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参考依据,助力于国家乡村振兴事业。

    2025年02期 v.45;No.162 365-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宿松东南部地区富锌土地资源分布及锌有效性评价

    施词;陈涛;刘广;石磊;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富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能为地方土地类型分类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而且能有效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在充分收集以往地质、地球化学、土壤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1∶50000宿松东南部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查明了富锌土壤资源分布及其锌元素分布规律,开展了锌元素土壤有效性和生物有效性评价,为宿松县特色土地开发利用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02期 v.45;No.162 375-378+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冠豸山园区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及评价

    黄嘉辉;张村峰;

    通过对冠豸山园区的地质遗迹进行调查,并结合《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将区内地质遗迹划分为2大类,5类,11亚类。并对区内主要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显示,园区内有2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1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相对来说,省级地质遗迹资源最多,有25处。研究结果对园区地质遗迹资源的合理保护、创建5A级旅游景区及可持续发展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5年02期 v.45;No.162 379-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