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巍;
哈热地区淡色花岗岩分布在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大地构造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东部的喜马拉雅地块。主要岩性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少量为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含电气石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O_2、富Al_2O_3与K_2O,贫CaO、MgO、TiO_2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岩浆的结晶分异程度较高。稀土元素总量含量较低,总体上明显低于世界上酸性岩的平均丰度,具轻稀土富集特征。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高场强元素Th相对较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及高场强元素Ti呈现低谷负异常。同时大部分样品高场强元素Hf无负异常,稀土及微量元素均反映源区可能有斜长石的残留。锆石U-Pb年龄为22±1Ma,反映成岩时代为中新世。与STDS活动时代相吻合,形成于STDS启动之后的伸展构造减薄背景下,为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地壳中泥岩部分熔融的产物。
2021年S2期 v.41;No.49 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8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勾永东;舒石;张伟;曾华栋;殷长江;
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的喀拉托别-乌宗布拉克地区广泛分布以火山岩为主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对于其形成时期及岩石地层单位归属久存争议。在进行详细野外调查和岩石学、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并开展区域对比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火山岩应划分为上下两个层位并归属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下部层位为本区火山岩的主体,岩性以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火山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层理层纹明显的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砾岩等火山-沉积岩;岩石为钙碱性,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下地壳,形成于"大陆边缘弧"构造环境;在其安山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26.9±8.8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晚期;各项特征均与卡拉麦里地区等准噶尔东北部典型的石炭纪火山岩相同或相似,将其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巴塔玛依内山组。上部火山岩零星覆盖于下部火山-沉积岩地层之上,岩性为流纹岩、英安斑岩及霏细岩,局部见气泡状、球粒状构造。前人曾在流纹岩中获得Rb-Sr等时线年龄278±2Ma,属中二叠世早期,结合区域对比研究,将上部层位火山岩划属卡拉岗组。该区火山岩的解体及地层单位的厘定,为研究准噶尔地块及周边区域的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和证据。
2021年S2期 v.41;No.49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9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广成;张璐;
在四川1∶5万瓜别、大桥、大林、金河、小高山、盐源6幅区调工作工程中,发现峨眉山玄武岩在四川盐源地区分布广泛,出露良好,其主要沿着金河断裂西侧以裂隙式喷发为主。利用此次区调工作的剖面测制成果,分析峨眉山玄武岩在盐源雅砻江至香房乡大岩房一带的喷发旋回及其喷发特征,总结峨眉山玄武岩在区域上的喷发特征,根据火山活动强烈程度及岩浆演化特征可将盐源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划分为两个亚旋回,其喷发强度逐渐减弱,岩浆总体由基性向中基性演化。其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时间为二叠纪晚期。
2021年S2期 v.41;No.49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6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余旭辉;唐广成;朱国宝;邓泽锦;曾伟;
扎弄朗当日复式岩体呈不规则状、近椭圆状侵位于早白垩世多尼组和去申拉组火山岩地层中。早白垩世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具有低K_2O、高CaO的特征;晚白垩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准铝质-过铝质岩,明显有K_2O升高、CaO降低的特点。复式岩体富集轻稀土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强烈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从早白垩世以幔源成分为主向晚白垩世以壳源成分为主演化,形成于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始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南俯冲消减过程中,止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洋陆转换完成后的后碰撞伸展环境。
2021年S2期 v.41;No.49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曾强;张腾;张琼;
通过对西秦岭舟曲-武都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调查研究,表明岩体总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向右缓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明显,铕负异常明显。形成时代为205~212Ma,为印支晚期。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具有同碰撞及火山弧构造环境,这可能与塔藏构造混杂岩带向北俯冲碰撞有关。
2021年S2期 v.41;No.49 32-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勇;杨志民;
荥经县四人同铅锌矿位于上扬子台坳(Ⅱ)峨眉山断拱(Ⅲ)荥经断凹。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及澄江期钾长花岗岩;构造发育,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矿体产于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规模较小,呈星点状、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星点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辉绿岩化等矿化蚀变较强。矿床成因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层破碎带及围岩裂隙密切相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型矿床。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隐爆角砾岩出露区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2021年S2期 v.41;No.4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英禾;倪帆;刘勇;
山溪林铜矿位于荥经-汉源Pb-Zn-Cu-Mn成矿远景区,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2β)的断裂破碎带中,矿体走向长度约293m,矿体倾向310°~325°,倾角60°~70°,单工程矿体厚度约0.74~3.98m,平均厚2.82m,自西向东逐渐变薄,单工程铜品位0.58%~2.49%,平均约1.86%,矿层内部结构单一,无夹层。山溪林铜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受峨眉山玄武岩和断裂构造控制,在玄武岩分布区寻找断层破碎带,这是未来的重点找矿方向。同时,该矿向深部并未尖灭,应继续沿深部开展追索,必要时使用激发极化法寻找隐伏矿体。
2021年S2期 v.41;No.49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周福篯;陈仕华;林寿海;倪帆;刘勇;熊英禾;
矿区处于中国特提斯成矿域,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之义敦-中甸岛弧多金属成矿带,稻城邓波-木里菜园子Cu-Au-Pb-Zn-Ag矿远景区,周边已发现多个大中型金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矿区存在多期构造,成矿物质来源较丰富,近南北向断层与背斜轴部、近东西向矿化蚀变破碎带在矿区交汇,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经过工程验证,共圈定金矿体8个,金矿化体7个,证实为矿致异常,其中Ⅰ号矿体规模最大,最具工业价值,矿体两端被浮土掩盖,长度大于170m,平均厚度2.25m,Au平均品位3.8×10~(-6),银平均品位50.44×10~(-6),铅平均品位2.59%,是一个金多金属矿体。矿区南部尚有较好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未进行验证,加强研究和勘查投入,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2021年S2期 v.41;No.49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贵;刘涓;韦平;邱果;
用混酸(HF-HCl-HNO_3-HClO_4)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主次量元素效率较高,但易出现标准物质中MgO、CaO等部分项目测定结果偏低的情况,主要原因有基体干扰和样品分解不完全等。本文通过采用加大定容体积与称样量的比值控制基体干扰,分析比较了用两种酸溶方法所得的9种元素的结果,证明采用氢氟酸浸泡的方法可以促进样品分解,可改善MgO、CaO、Na_2O、K_2O、TFe_2O_3、Mn、Al_2O_3的分析质量,而对P、Ti影响不大,两种方法所得Al_2O_3的结果误差均较大;针对较难消解样品通过补加混酸可进一步改善样品分解效果,使包含Al_2O_3在内的测定结果偏低程度有明显改善,所得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符合地球化学样品分析质量控制规范要求。
2021年S2期 v.41;No.49 53-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林寿海;周福篯;刘勇;
团宝山铅锌矿探矿区地表条件恶劣,缺少矿化线索,探矿工作开展难度大。在张云湘等地质老前辈的辛勤工作下,团宝山铅锌矿曾经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经过几十年开采,铅锌矿资源几乎枯竭。寻找新的资源,成为矿山的首要任务。笔者作为参与者,亲临了该矿山的接替资源勘查工作,经过各单位数年努力,找到了接替资源,使一座濒临闭坑的危机矿山,焕发出新的青春。通过大面积采用大功率激电方法圈定了12处激电异常区,划分出有效异常区3处,并经过进一步钻探和坑探工程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团宝山铅锌矿矿区选择大功率激电方法找矿是深部找矿方法的一种突破,采用大功率激电扫面和测深,在平面上和剖面上圈定了矿化异常位置,为钻探和坑探等探矿工程实施提供了方向。
2021年S2期 v.41;No.4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浪;
波速测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可快速获取岩土体的弹性波速,为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在单孔速度检层法的工作原理基础上,以合肥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园试验线研发基地为例,阐明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但可以计算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卓越周期,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完成建筑场地类别的评判。
2021年S2期 v.41;No.4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陈宇;陈荣;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自诞生以来,因其较横道图计划具有明显优点而发展迅速,并得到工程进度控制广泛应用。它不当是一种科学的计划方法,而且更是一种科学的动态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网络计划技术的核心内容及工期优化、调整方法,并以兴文县莲花镇熊家湾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例提出了工期优化原则、步骤,以双代号网络图法,结合工程现场情况,通过逐步优化、调整网络图,最终使工程总进度目标得以实现,从而达到缩短工期、提高效益的目的。
2021年S2期 v.41;No.49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王仕海;张光明;
巴塘断裂活断层填图中,针对第四系覆盖层较厚,断层出露较差、地表形迹、地貌特征不明显的部位,采取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在上莫西村、松多村至竹巴龙村共布设7条测线,解译浅层地震数据可精确定位活断层位置,查明其几何学特征,工作区内巴塘断裂通过测线处的覆盖层厚度约10~100m,巴塘断裂北端并未止于上莫西村,有往北延伸的趋势。
2021年S2期 v.41;No.49 70-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勇;廖冲斌;
农业"两区"全称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将"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行精准化管理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需要。根据"两区"划定的具体要求,"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两区"划定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给出了以县级为单位基于GIS技术构建县级农业"两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技术路线,内容包括"两区"划定实施完成后,通过开展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两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数据库集成,对"两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建设、系统的基础架构和主要的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后续应用和从"两区"管护角度进行了建议,以此希望为农业"两区"在后续的建设和管护中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2021年S2期 v.41;No.49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斌;黄青松;孙勇;柯佳宏;宁萌萌;杨林;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相关要求,构建了以地质遗迹为主的"一张图"世界地质公园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SupMap objects.net和J2EE平台,以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系统设计,采用C#语言、Java语言进行系统开发,各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为软件功能拓展和升级更新提供便利;采用界面和数据分离,为程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主要功能模块有数据成果管理子系统和"一张图"业务管理子系统,通过软件可实现地质公园海量数据动态更新与共享,录入、更改、删除、存储、管理、数据导入、影像入库、系统配置以及地质公园三维可视化浏览、查询、检索、地图标注、统计成图、三维量测、空间分析等功能,并针对性地开发了建设视域地形对比分析、游览线路飞行浏览等功能。该系统用户界面格式统一、直观高效、易于操作。
2021年S2期 v.41;No.49 79-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孙勇;谢晓文;游水生;
基于资阳市雁江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标准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对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进行特征总结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资阳市雁江区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8个主类、21个亚类、75个基本类型,分别占标准中主类的100%、亚类的80.8%、基本类型的57.3%。查明全区旅游资源1037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6个,占17.9%;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851个,占82.1%。雁江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较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少。雁江区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景观区可分为保和生态康养景观区、城市主题文化景观区、丰裕宗教文化农业观光景观区、临江-老君人文景观区、沱江自然生态景观区、丹山自然与历史人文景观区、堪嘉-石岭自然与人文景观区等7大景观区。资阳市雁江区位于成渝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旅游资源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开展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对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S2期 v.41;No.49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钟晶;宁萌萌;
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合作伙伴遴选与管理工作办法编制的主要内容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章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以及国家、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实际情况,系统的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世界地质公园合作伙伴遴选流程与方法。通过遴选与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协调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不断提高公众对地质遗产在历史时期以及当今社会重要性的认同感,提升当地社区居民对属地的自豪感和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意识。通过地质遗产与地学旅游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带动属地社区、企业、居民积极参与世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提高其参与度,带动就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2021年S2期 v.41;No.49 93-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洪江;覃爽;张远义;周冰玉;王亚曦;张玉叶;
在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其分为10主类、3个亚类、92个基本类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对称多县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其具有类型丰富、品质高、生态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的特征。围绕称多县7大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对其开发策略进行了探讨,在称多县旅游发展"1234"总体空间结构下,策划了"3廊4环"旅游线路布局,开发了"3+6"旅游产品体系,并对下一步的重点开发景区进行了谋划,将称多县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1年S2期 v.41;No.49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焕新;刘明;付雪;许飞;王广强;张矩生;郭芷含;
为提高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科学研究水平和提升公园管理能力,合理控制公园游客总量,防止公园超负荷运营。根据公园各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除按《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LB/T034-2014)测算空间承载量和设施承载量外,从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大方面开展分析。找出限制公园各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以限制性指标为依据(木桶效应),计算出公园最大承载力的综合测算值为14400~56400人·d~(-1),其中光雾山园区最大承载力的综合测算值为9700~36400人·d~(-1),诺水河园区最大承载力的综合测算值为4700~20000人·d~(-1)。成果数据为公园保护、管理、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依据,将有力促进公园可持续发展。
2021年S2期 v.41;No.49 104-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6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袁茂珂;郑小敏;
兴文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奇特优美、得天独厚,尤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其中岩溶洞穴资源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思路的提出和开展,摸清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分布特征规律以及保护利用现状,成为了兴文县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务。通过本次对兴文县276处岩溶洞穴资源的调查,对其中有价值的187处资源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兴文县岩溶洞穴发育规模较大,发育方向主要受北西-南东向、南西-北东向构造控制;岩溶洞穴的发育表现出对碳酸盐岩岩组类型的选择性,其中三叠系嘉陵江组与二叠系栖霞组与茅口组最为发育;从岩溶洞穴发育的构造部位来看,主要分布于褶皱构造的前端近翼部;从保护利用现状来看,兴文县岩溶洞穴资源保护利用率相对较低,保护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2021年S2期 v.41;No.49 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9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郑小敏;覃爽;
兴文县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山地,县内拥有大量溶洞资源,结合兴文县溶洞资源调查与保护规划项目野外调查,对区内溶洞数量、规模、分布、形态、洞穴沉积物、地质背景、发育方向、分布高程等进行了统计和研究。该地区溶洞数量多,洞穴规模中等;溶洞空间分布与发育规模受地层与岩性控制;溶洞发育方向受构造影响明显,具体每个溶洞的发育方向主要受构造裂隙与岩石层面裂隙控制;区内中小型溶洞发育演化主要集中在沿节理裂隙的岩溶早期阶段和顺层岩溶作用的岩溶中期阶段,大型溶洞则表现为水平溶蚀与垂向溶蚀交替出现的岩溶中晚期阶段。
2021年S2期 v.41;No.49 117-125+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成功;宁萌萌;袁茂珂;陈斌;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申报成功的世界地质公园。青藏高原的崛起,造就了公园内的繁多的冰川冰缘地貌。论文从昆仑山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地质景观分析入手,研究了公园重要冰川冰缘地貌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和成因演化,进行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国际对比分析与评价,充分展现了这些遗迹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园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对公园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公园保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科学研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制定保护法规,进行科普宣传,实行分级保护的建议。
2021年S2期 v.41;No.49 126-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游水生;冯邦国;王仕海;
基于蓬安县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规范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并对蓬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结果表明,蓬安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分布于7个主类、20个亚类、77个基本类型,分别占标准分类中大类的87.5%、亚类的76.9%、基本类型的58.8%。查明全域旅游资源1005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113个,占11.2%;普通级旅游资源892个,占88.8%。反映了蓬安旅游资源丰富,高等级旅游资源少、低等级旅游资源众多,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的特点。蓬安位于南充"半小时经济圈"、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客源市场,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保护、开发问题,通过政策驱动、机制保障、核心景区打造、品牌形象建立、招商引资等措施,对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S2期 v.41;No.49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9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宋伟;杨林;孙勇;申培彦;
基于巴中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市级成果编制服务项目,依据《四川省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试行)》对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与评价,展开红色旅游资源特征总结归纳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按属性分为4个主类、8个亚类、18个基本类型,分别占人文景观类中主类的100%、亚类的61.5%、基本类型的22.8%。巴中市共有红色旅游资源578个,其中优良级(三、四、五级)旅游资源185个,占32%;普通级(一、二级)旅游资源393个,占68%。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为:数量多、类型丰富、优良级资源多。巴中市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呈以区县驻地和通江县王坪村为中心集中的特征。巴中市位于南北旅游圈最佳的对接带,红色旅游资源同时具备典型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稀缺性。巴中市红色旅游开发应以"将帅故里、川陕苏区"为主线,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营,实施精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S2期 v.41;No.49 143-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3K] [下载次数:1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杨林;邓强;沈洪江;
夏塔位于新疆哈尔克山北麓和昭苏盆地之间,处于西天山造山带的核心部位,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各种地质营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以冰川地貌为主体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研究区冰川地貌具有空间分带性特征,冰川地貌以现代冰川为核心、四周发育着众多以典型冰蚀地貌为主要特征的古冰川地貌,辅以冰川堆积地貌和冰水沉积地貌,观赏价值较高。通过冰川地貌成因分析,进一步提升冰川地貌的科学内涵,为景区开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021年S2期 v.41;No.49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沈博伟;陈斌;曹俊;尹显娅;
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地质博物馆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简况进行介绍,详细阐述了四川省地质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设计与结构布局,分析指出在博物馆筹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旨在建立一座融陈列、科普、科教、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四川省专业地质博物馆,使其成为宣传和展示四川省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的重要窗口,为治蜀兴川提供科学动力。
2021年S2期 v.41;No.49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波;沈博伟;陈斌;
本文以"川渝·红色研学乡情五日游"为例,从产品设计、产品特色、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地学旅游为主线,统筹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等乡村旅游资源,立足旅游资源整合、多主题融合的角度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组合优势,促进旅游产品配套升级,优化乡村生态地质环境,拓宽地学旅游发展空间,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1年S2期 v.41;No.49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一玲;李振江;孙勇;余旭辉;林寿海;
大构造孕育大交通,大交通孕育大文化。锦江构造带、沱江构造带、长江构造带孕育着成渝古驿道,成渝古驿道孕育着巴蜀文化,如三星堆、资阳人、锦官驿、朝天驿、北周文王碑、资中文庙、隆昌石牌坊、大足石刻、三毛故居。结合"古道学"、"线性旅游",本文研究了成渝古驿道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特色。成渝古驿道属长江所在的扬子板块,与长江中下游链接,经过成都-资阳-内江-重庆4个市的16个地区,有三大地质地貌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形成旅游资源单体119个,主类8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36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17个,四级旅游资源33个,三级旅游资源达49个。成渝古驿道旅游资源数量与类型丰富,山水与人文旅游资源相辅相成,体现着"天人合一",为不可多得的了解巴蜀文化的旅游主路线。本文建议成渝古驿道结合巴蜀文化走廊带建设实行"三区三江"开发,编制精品旅游路线,已编制的《千年古驿道,一脉双城会-巴蜀文明地学研学6日游》获得了首届"双城杯"比赛第一名。
2021年S2期 v.41;No.49 165-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曹俊;张焕新;张成功;陈斌;郑小敏;
拟建新疆吉木乃草原石城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共计有5大类11类14亚类111处地质遗迹景观,以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宏大的花岗岩洞穴和丰富的古人类活动遗迹为核心景观。公园的花岗岩石蛋地貌体量巨大,分布相对集中,完整展示了花岗岩石蛋由表及里、由上至下的演化过程,是世界上研究中温带花岗岩地貌演化最为典型的地区;通天洞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花岗岩基岩洞穴之一;通天洞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为研究联接欧亚大陆东西方远古人类与文化交流的史前丝路的存在提供了关键证据,对于旧石器石时期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2021年S2期 v.41;No.49 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