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亚军;胡阳;郭道军;李俊;钟乐友;王婷;
水边寺闪长岩体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德钦县水边寺一带,主要岩性为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法测得水边寺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276.0±3.0Ma,表明该闪长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岩体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系列,稀土元配分线显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显示弱负异常,说明岩石内斜长石较为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水边寺闪长岩具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VAG+syn-COLG)构造环境。
2019年S1期 v.39;No.47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凌强;邢昌宝;陈时华;
青海维日可琼金矿床位于南祁连成矿带,哈拉湖-龙门加里东期钨、金、铅、石灰岩(钴)四级成矿亚带(Ⅳ7)。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志留系巴龙贡嘎尔组b段地层(Sbb),赋矿岩性主要为硅质变砂岩,次为蚀变石英闪长玢岩及晶屑凝灰岩,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裸露和半裸露自然金,矿石自然类型属变质岩型及火山碎屑岩型金矿石,矿床成因类型属构造蚀变热液型金矿床。
2019年S1期 v.39;No.47 8-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2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桂林;廖芝华;李超;
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形成于距今0.65亿年至0.23亿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盆地中,地貌岩性为巨厚陆相红色、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等。主要发育以丹霞石柱、峰从、方山、石墙、石洞、崖壁等以及各种造型石为主的地貌特征;远远望去,雄伟壮观;山色丹红,宛如朝霞,宛如一位艺术大师精心制作的红石雕塑画卷,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受第三纪以来地球内外营力及独特的气候环境演化作用,通过将新龙红山丹霞地貌的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和与其他丹霞地貌的对比分析,认为其形成演化大致经历了成岩、造山和成景三个重要阶段,新龙红山丹霞地貌发育处于壮年期。
2019年S1期 v.39;No.47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振江;游水生;
通过区域地质与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对老挝1∶20万孔县幅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资源等进行了系统调查,全面提高了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本文在介绍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主要的基础地质研究进展:在厘定地层层序基础上,新建岩石地层单位14个,新建石炭纪—二叠纪蜒化石组合带4个;莫卡兰扣超基性岩及孟南县玄武岩的研究,解决了哀牢山-斯雷博河结合带南延与难河—程逸缝合带北延的问题,对该区及邻区的地层、构造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S1期 v.39;No.4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5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秦松;王磊;申超文;张剑波;
西藏叶噶玉弄铅多金属矿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Cu、Au、Fe、Pb、Zn、Sb成矿带-蒙亚啊Pb、Zn矿集区新发现的又一铅多金属矿点。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特征、成矿要素等的综合分析,确定了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通过与邻区典型矿床成矿要素的对比,总结了研究区的成矿规律,并对研究区找矿远景及区域找矿模式进行了探讨。
2019年S1期 v.39;No.47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水生;李振江;李有波;
宁夏灵武恐龙化石发掘以来,其赋存层位争议较大。以露头、地质剖面和钻孔资料为基础,查明发掘层位岩性、岩相标志特征,结合研究区煤矿钻孔资料,分析垂向序列,并进行岩石地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灵武恐龙化石赋存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二段顶部,岩性为灰白、浅黄褐、灰褐、灰紫、浅灰绿色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发育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共生植物化石,埋藏环境为曲流河河漫滩的废弃河道。
2019年S1期 v.39;No.47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程文琪;任海涛;黄水文;
田坪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I级)西缘之康滇地轴(II级)中段西侧。产于中元古界盐边群渔门组地层与晋宁期闪长岩接触带部位,为一大型晶质石墨矿床,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质量稳定,可选性好。矿床属区域变质与热接触变质双重作用下形成的沉积变质矿床。
2019年S1期 v.39;No.4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龙波;彭松林;吴得强;
攀枝花中坝石墨矿与"三大湾"石墨矿位于康滇基底断隆带中段西缘大田背斜两翼,两者成矿地质条件存在一定的对称性(相似性)和差异性,"中坝"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内部("残留体"),矿石类型为片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大、品位高的特征;"三大湾"石墨矿位于混合花岗岩边缘,矿石类型为千枚岩型石墨矿,具有石墨粒度小、品位低、变质程度低、部分碳质尚未发生重结晶变质为石墨矿的特征。通过对两矿床地质成矿条件对比分析发现,引起这种矿石质量变化的原因在于热接触变质作用(花岗岩位置)的差异,因此热接触变质作用在该地区石墨矿成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2019年S1期 v.39;No.47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彭松林;孔德才;吴得强;郑毅;叶伟;
绿色勘查既要实现矿产勘查资源的保障又要做到自然生态环境健康安全。在矿区勘查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了解生态环境特征、了解工程地质特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地质勘查工作。通过以钻代槽、一基多孔等优化方案,采用全液压便捷式钻机等先进的工程设备及其配套环保工艺,充分利用矿区已有交通便道,选择卷扬运输、人工导向的运输方式,选择环保的泥浆体系及其无害化处理工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减少因勘查工作对矿区造成地形地貌的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对因施工槽探、园井、钻机平台、道路造成的环境破坏,开展土石回填和植被种植工作,实现环境恢复。在矿区勘查工作的全过程力推做到"绿色化"和"生态化",最终实现绿色勘查的目的。
2019年S1期 v.39;No.4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威;张飞;冉强;黎龙昌;黄健;
旺苍县黄洋-五权钒矿位于扬子克拉通西北缘的米仓山推覆构造与四川盆地耦合部位,发育近东西向褶皱,含矿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一段(P2w1),主要赋矿岩性为铝质粘土岩。矿区钒矿床成因类型有别于国内主要的钒矿床类型—钒钛磁铁矿型钒矿床及炭质页岩型钒矿床,属于一种新的沉积型钒矿床类型。普查区钒矿属于层控沉积型钒矿床,钒矿体厚度及品位延伸稳定,规模巨大,后期构造破坏小,普查区全区V2O5资源量远景在100万吨以上,具有找到大型钒矿床的远景。
2019年S1期 v.39;No.47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伟;邹林;范映武;董亚军;
近年来,四川阿坝可尔因地区近年来的探矿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相续发现了李家沟和党坝两处超大型锂辉石矿床、业隆沟大型锂辉石等矿床[3],查明氧化锂资源储量超过150万吨[3],资源潜力巨大。热达门地区,具有极好的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热达门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模型与区内典型矿床分析对比研究,对该矿床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9年S1期 v.39;No.4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廖芝华;周中国;张洪平;
可尔因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部,是川西地区发现的巨型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中,围绕可尔因岩体成群成带分布。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碳、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壳源岩浆。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均属于地壳重熔成因,含矿伟晶岩中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与伟晶岩间存在Al_2O_3、Na_2O和Si_2O,K_2O相分离的现象;从二云母花岗岩至伟晶岩Li、Be、Nb、Ta等稀有元素,F、B等挥发分含量,∑REE、∑Ce/∑Y、(La/Yb)n、(Gd/Yb)n、δEu等具有突变现象;所有这些特征表明伟晶岩可能是由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液态不混溶分异结晶形成,岩浆演化过程中,轻重稀土的分异导致稀有元素越来越富集,最终在远离岩体的部位形成富含稀有金属的伟晶岩和矿体。
2019年S1期 v.39;No.47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1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吴延海;宫以栋;
向阳金多金属矿区位于木里县东朗乡向阳村,通过地质、化探测量、地表工程揭露、取样分析及综合分析研究,显示研究区成矿条件较好。通过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对该研究区内金锑矿床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提出了一些认识,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在该地区找到品位富、规模大的金锑矿床。
2019年S1期 v.39;No.47 70-7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3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志磊;
银厂沟稀土矿是近几年四川省地勘基金项目新发现的矿区,本次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控容矿构造分布特征、化探异常识别评价等综合信息研究,结合周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矿源层界面大断裂成大矿的新认识,以大断裂带+含矿碱性花岗岩与碳酸岩界面+萤石化、铁锰土化+La-Ce或Ce、La、F化探异常为找矿标志,在厚覆盖区通过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厚大的主矿体。
2019年S1期 v.39;No.47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4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远斌;廖小平;吴冬顺;张中宝;许洪;
志城滑坡是西南山区典型的由于人工切坡形成的顺层高边坡,大部分边坡浅部已出现顺层滑坡现象,且前缘边坡开挖仍未达到设计标高,存在诱发潜在深层较大规模滑坡的可能。本文以该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志城滑坡及潜在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破坏成因机制,建立变形破坏机制的概念模型,认为该边坡可归结典型的滑移-拉裂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模拟计算边坡的顺层滑移范围与实际已发生的变形范围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认为该边坡失稳破坏范围并非通常认识的"一滑到顶"概念,并预测分析了潜在边坡的破坏失稳范围,进而提出合理工程治理范围。
2019年S1期 v.39;No.47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小林;吴晗;张川;朱红良;张位均;
受库岸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库水位升降等因素影响,水库蓄水过程中经常遇见塌岸类的水库地质问题,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营和库岸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在以往研究中,塌岸范围已经研究较多,但将其详细划分,目前研究尚少,盲目治理、夸大治理,务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本文以金沙江某水电站滑坡为例,结合水库塌岸模式、预测方法及分级界定,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外试验以及参考其它工程经验,综合分析并研究了塌岸的影响区,并将其详细地划分为待观区和处理区,针对不同的区,做出更加合理、经济的处置方案。
2019年S1期 v.39;No.4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丰述;
在强烈地震后的高烈度山区,准确认识泥石流物源的分布特征及补给模式对于正确认识泥石流及其危害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汶川地震后张家坪沟沟域泥石流物源分布特征的剖析,提出了地震高烈度山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固体物质的7种补给模式,即远程崩落补给模式、远程滑移补给模式、坡面侵蚀裹挟补给模式、冲刷铲扫补给模式、近岸滑坍补给模式、沟床冲刷揭底补给模式和壅堵回淤-溃决拉槽补给模式,并从释义、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基本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还原了张家坪沟"7·10"泥石流的成灾过程,指导了张家坪沟泥石流治理方案的制定。
2019年S1期 v.39;No.47 9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侯利锋;
成都新津狮子山滑坡受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影响,不断产生拉张裂缝及剪切裂缝等变形破坏,滑坡体内应力不断积累,随之改变应力平衡状态,在2013年8月8日由于持续强降雨诱发作用而发生大规模滑移变形。文章依据以往狮子山滑坡勘查成果及地质背景资料,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论证了滑坡体失稳破坏机理、发展趋势等。结果表明:狮子山滑坡的形成是由于坡体上裂缝在长时间或大强度降雨过程中裂缝充水,向下部渗漏过程中,因遇砂岩阻水,在软弱泥岩中附近形成饱水带,将泥岩软化或泥化,在后缘裂缝地下水静水压力和扬压力作用下,坡体沿前缘方向发生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移,推挤前部的岩土体向临空方向发生滑移;在持续暴雨作用下,将会由天然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向欠稳定状态转变。
2019年S1期 v.39;No.47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杨与靖;
西藏甲玛矿区和玉龙矿区是西藏较大的铜矿,开发利用价值极大,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发了诸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防治措施主要为常规的支挡、坡面防护、排导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主要由露天开采、弃渣及尾矿堆放等引起,防治措施主要为采坑平整、草皮移植等;水土污染主要由选矿废水及采矿扬尘等引起,防治措施主要为废水处理、降低扬尘等。
2019年S1期 v.39;No.47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圣堂;吴定德;
常见的顶管施工的工作井一般井深为3~20m,本工程系河底超深工作井的顶管,工作井井深为68m,直径仅为3m,首先需要在超深工作井竖井底部扩大改造工作井施工;还要解决顶管设备、物资、管道等的提升吊装运输难题;施工的关键是防止顶管机旋转和全方位定向纠偏的技术课题,其难度和风险绝无仅有。
2019年S1期 v.39;No.47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蒲钰洋;
松潘县百草河一级梯级电站白羊电站位于松潘县白羊乡境内,电站建成后蓄水后,将淹没原白羊乡至平武泗耳乡道路,松潘县百草河白羊电站道路改建工程,即为替代被淹没的白羊乡至泗耳乡道路;而位于线路k1+410~k1+510右侧段,位于库区内,由于施工开挖,在坡脚临空,导致松潘县白羊电站道路改建1号滑坡。滑体表面积约5000m2,滑体平均厚度约4m,体积约2×104m3,呈不对称"m"形;滑坡主轴长100m,高差80m,为活动滑坡,处于连续缓慢滑动状态。坡体上已形成"醉汉林",该滑坡在中部前缘的变形较明显。本文通过野外踏勘和现场调查,首先分析了研究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充分认识并了解滑坡体的形成条件、变形特征及影响滑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机理,认为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总体上属于滑移-拉裂型,又称为牵引式滑坡。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方法,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与评价,结论与数值模拟的比较,分析边坡;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及危害性进行了预测,并对公路左侧弃方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评价。
2019年S1期 v.39;No.47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志鹏;孙东;赵驰;曹楠;周亚萍;
以成都经济区某电解铝企业为例,调查周边1.3km范围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通过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等手段识别场地潜在污染物为氟化物和重金属,利用手持式重金属测定仪(XRF)筛查土壤,结合土壤筛查结果确定在调查区布设土壤采样点61处,并在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在企业周边选择5处地下水采样点。对检测数据分析发现土壤中氟化物分布与当地主导风向一致,并随着大气降雨和农业种植有向下迁移的趋势。同时土壤中重金属和氟化物浓度并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和筛选值,进一步检测样品的可溶性氟化物和六价铬,也未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值,因此调查区内土壤污染现状未达到风险评估程序启动条件,无需进行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2019年S1期 v.39;No.47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天伟;黄晓华;宋杨;陈靓颖;张威;刘书屹;
2016年1月19日14:22分,绵竹市汉旺至清平汉(旺)-清(平)公路K10+000~K10+180路段发生滑坡,由于高位滑坡势能和冲击力大,在高速下滑过程中沿途高速撞击、铲刮、崩解,最终在坡脚汉清路及绵远河左侧形成了总方量达104.5×104m3的高位高速远程崩塌-碎屑流,阻断交通、壅塞了绵远河河道。在现场调查分析、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成因和演化,具体包括滑坡的基本形态特征、成灾背景与触发条件、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等。预测次生地质灾害的规模和险情会呈逐次加大的趋势,且极易引发崩滑-碎屑流-泥石流-堵河灾害链。针对应急抢险阶段,提出主动、被动防治方案,分别进行风险性论证,并推荐隧道穿越为永久避让方案,为有序开展应急抢险和决策提供依据。
2019年S1期 v.39;No.47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华;黄健;王焕国;徐永胜;陈仲路;
广元市利州区皇泽寺地热热储层为三叠系中、下统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单井自溢流量7100m3/d,井口压力0.9Mpa,水温49℃,水量大、水压高,在四川境内实属罕见。通过对地热勘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热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地热成因类型及深循环模式,从而进一步对皇泽寺地热的水压、水量等水文特征及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对同类型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2019年S1期 v.39;No.47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楚;眭超;滕鹏;吴得强;
本文通过在攀枝花三大湾石墨矿区开展的多种物探方法为例,试验后确定大功率激电不适宜在本区采用,采用自然电场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资料、钻探对物探异常进行综合解译确定矿(化)体的形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今后在寻找同类石墨矿床提供参考。
2019年S1期 v.39;No.47 145-14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曾剑峰;高凤春;
本文从煤层瓦斯地质学意义和经济建设角度出发,结合煤层瓦斯压力测试设备、工作原理及压力曲线分析等方面,主要对前期准备工作、坐封位置的选择、测定仪下放速度的控制、封隔情况的把握、以及卸压环节的控制等步骤优化施工工艺,总结出一些有效的煤层瓦斯压力测试经验。此次测试在贵州息烽星宇煤矿ZK0602 M1煤层中进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19年S1期 v.39;No.47 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文武;雷琴;
老煤窑采空区一般由于早期开采凌乱,电物性目前大多数都已充水,呈现低电阻率反映。高密度电法以电阻率差异为基础,对地电信息的采集量大、分辨率高,不仅能较好地反映采空区的分布状态,还能进行间接定量解释确定采空区影响范围,是煤矿采空区调查评价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探测方法。
2019年S1期 v.39;No.47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鑫;吴定德;钟东;
本文首先介绍了油气管道埋深检测的一般方法,然后结合中贵管道(贵州段)干线外检测工程(河流穿越段)的项目对管道埋深检测过程中仪器的选择进行了介绍,而后重点介绍了探管仪RD8000的调试步骤,并进行了试测的误差分析;在检测工作结束后,选取了两处合适位置进行实际开挖,验证管道实际埋深与检测埋深的误差,结果符合要求;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作圆取公切线法",该法可更精确地判定管道倾斜段的真实埋深。
2019年S1期 v.39;No.47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肖杰;杨利元;王天铖;
近年来,重金属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快速、准确、有效地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种类及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及后续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样品中铬、铅、锌、铜、钴、镍、锰、钒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经验法与理论α系数法的结合,优化了实验条件,方法线性良好,准确度与精密度较高,并且极大的简化了测定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将应用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初步评估,与ICP-MS的测定结果吻合度高。土壤监测结果表明,目标区土壤均符合二级土壤限量标准,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而且该法减少了实验前处理过程中化学试剂的使用,避免了前处理过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地质、农业、环境监测分析等生产单位进行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测定。
2019年S1期 v.39;No.47 156-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周磊;余法金;马志磊;刘强;
四川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缘,处于滴痴山背斜的西翼。矿区发现了一条铅锌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甲黄沟群片岩地层的层间断裂带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显著的层控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对I号矿体6个中段的56件矿样的副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建立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Cu、Co、Ag、Sb、Hg,次要指示元素为Au、As、Mo、Ni、Bi、W、Sn。原生晕分布特征显示了单一期次成矿作用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Bi、Co,矿体下部及尾晕元素为Au、W、Mo、Cu。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Ni―Bi―Ag―Ba―Zn―Sr―Mo―Au―W―Co―Pb―Sn―Cu―Hg,出现反分带现象。地球化学参数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再变大,叠加作用明显,前缘晕元素Ag、Sb、Hg的含量在最下部中段有增大趋势,推测矿体向下延伸很可能再次富集膨大,膨大部位较远。建立了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结合成矿指示元素浓度分布情况,预测了矿体在深部呈囊状展布,在P08-P16勘查线向下可能再次膨大,往东西两端则有逐渐尖灭趋势。
2019年S1期 v.39;No.47 160-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邓在刚;朱春名;李汤伟;
采用了EH4电磁成像系统,运用电磁法的原理,在缺水区布置了多条物探剖面,采取各种措施有效减小地形、高压电线等干扰,采集到了合格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反演等一系列处理,判断地下含水层的位置及深度,及时提供物探资料给地质,推荐打井井位。通过打井来印证物探资料的准确性。在这次工作中,物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以最小的成本换取了缺水区人民群众的最大需要,为抗旱打井找水工作立下了主要功劳,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本次物探工作说明,电磁法在川南岩溶干旱缺水地区,能够准确区分岩溶的发育程度,从而进一步判断含水层的位置及深度,高效指导打井工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找水方法。
2019年S1期 v.39;No.47 171-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挺;冉中禹;刘鹏;武斌;韩磊;
重力异常解释主要依据1:25万区域重力调查资料,结合航磁以及区域地质、区域化探等资料,以剩余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划分出82个局部重力异常,包含重力高40个,重力低42个。其中火山岩和沉积岩引起的异常59个;酸性侵入岩和中性侵入岩引起的异常22个;基性岩引起的异常1个。并通过定量计算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局部重力异常的产状参数。以重力场反映的构造—岩浆条件和局部异常找矿程度为基础,结合成矿地质环境、化探背景,总结了已知矿点与重力异常的关系,即多金属矿产多分布在石炭系永珠组地层和花岗岩接触带上,对应剩余重力高值异常以及零值线附近和剩余重力异常梯级带上;金矿应选择在推覆构造带内或石炭系地层分布地段,且剩余重力异常表现为高值区。通过以上分析,将该区划分成矿远景区6处。
2019年S1期 v.39;No.47 184-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0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武斌;李诗倢;陈宁;余舟;邹俊;梁义强;杨勇;
成都市已被国家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是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之后第六个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城市的快速、健康、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91年《成都市城市物探工作报告》对我们现在研究成都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探测工作的重要补充。结合成都市地层分布、城市建筑物特点,成都市城市地下空间探测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反射波法、面波法(主动源和被动源联合勘探)、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其次以直流电测深(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等,辅助手段为折射波法、放射性测量和测井、波速测试等方法。解决城市专项地质问题需要针对问题的其它工程物探方法。
2019年S1期 v.39;No.47 194-20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5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陈宁;武斌;邹俊;
基于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具代表性的水平板状体及倾斜板状体进行正演模拟。分析总结了激电异常一维测深曲线、二维地电断面变化规律,进一步引入方向导数分析异常体边界响应特征。通过上述工作,获得了相对于异常体不同位置处测深点曲线类型及幅值的变化,总结了二维地电断面异常体与视电阻率、视极化率变化特征的对应关系,通过方向导数进一步提取异常体规模、产状信息,特别是避免了异常体下方陡立条带状异常错误解释为陡立带状异常体的假象,还原了异常体的真实形态。结合工作实例,成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019年S1期 v.39;No.47 203-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庞有炜;张鸥;冯化鹏;陈挺;
乌木又称阴沉木,多出现在古代河滩等沉积层中,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经长达上千万年炭化过程形成,又称"炭化木"。乌木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近年来对其的勘查开发力度逐渐加大,乌木勘查方法的科学研究逐渐加强。其中,地球物理勘查作为一种科学的勘查方法在此邻域的应用效果也引起业内专家的讨论和重视。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电阻率勘探方法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数据量大、有效信息多等特点在本次工作中首次被提出并应用,通过偶极装置和温纳装置两种测量方式对一定勘探深度的横纵方向上的视电阻率差异的分辨来圈定乌木异常。最终在设计的剖面上发现一处相对高阻异常体,推断为乌木异常。
2019年S1期 v.39;No.47 209-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联系电话:028-83232612网址:http://dkj.sc.gov.cn/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简称四川省地矿局)建于1956年,是四川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局所属29个县团级事业单位分布全川各地,职工23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是全国队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备、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公益性地质科技研发队伍。
2019年S1期 v.39;No.4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正>1、地质+自然资源面向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多门类自然资源,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基础地质找矿勘查及研究,开展资源探、开发、科研、选冶、加工、贸易,矿业权转让、购买、投资与合作。
2019年S1期 v.39;No.4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地址:四川省西昌市三岔口东路16号邮编:615000电话:0834-2163306传真:0834-2160563邮箱:pxdzd1981@163.com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攀西地质队始建于1981年,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近40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4人。拥有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质实验测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7个甲级资质和地球物理勘查、地质钻探、岩矿鉴定、
2019年S1期 v.39;No.47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于1982年由4个综合地勘队整合而成。现有在册职工546人,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320人,有高级工程师62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33人、硕士研究生20人。长期战斗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内蒙、云南、贵州等地区,以及非洲、澳洲、东南亚。
2019年S1期 v.39;No.47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成立于1989年,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56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工程师68人,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12人,注册岩土工程师5人;拥有地质找矿、工程施工等各类设备1000余台套,固定资产近2亿元。近年来,公司致力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经营与
2019年S1期 v.39;No.47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六地质队(以下简称一〇六队),是四川省直属的事业单位,集区域地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工程施工、地质科研等于一体,在地质找矿、工程勘察、科研等方面屡创佳绩,以雄厚的实力和骄人的业绩,先后荣获国家功勋地质队、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全国找矿成果显著地勘单位、四川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2019年S1期 v.39;No.47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八地质队属国有事业单位。成立于1964年,是一支综合性的地勘队伍。现有职工总数1092人,其中在册职工470人。设有管理科室11个、二级实体13个。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31人,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78人,初级职称88人。拥有甲级资质6个:工程勘察专业类、地质灾害防治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
2019年S1期 v.39;No.47 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九地质队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集矿业开发、工程施工、水工环调查、工程勘察、地灾评估勘查治理、钻(坑)探、测绘测量、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地热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单位。自1964年建队以来,全体职工栉风沐雨,艰苦创业,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用"矿"的瑰丽与璀璨书写历史,创造辉煌。作为全国第二大
2019年S1期 v.39;No.47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南路21号电话:0830-3195124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3地质队,成立于1965年10月,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地质钻探、工程勘察及施工等相关专业为辅的综合性地勘单位,具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气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甲级以及水工环地质调查、测
2019年S1期 v.39;No.47 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座落于"万里长江第一城"、"五粮液之乡"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〇二地质队,始建于1955年,是一支以地质找矿为主的综合性地勘单位,也是川、滇、黔结合部唯一一支从事地质找矿与矿产勘查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的地质队,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单位"、被地矿部授予"地质找矿工作作出重大贡献单位"等荣誉
2019年S1期 v.39;No.47 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零七地质队始建于1955年,坐落于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头衔的乐山大佛畔。建队60多年来,形成了"地质找矿立队、工勘施工稳队、矿业开发强队"的产业格局,累计获得部(省)级找矿奖、成果奖、科技奖达数十项,先后荣获国家地质总局"大庆式企业"、地质矿产部"找矿功勋单位"、2013年荣膺"首届中国百
2019年S1期 v.39;No.47 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地质队,始建于1955年,是一支融基础地质调查、自然资源勘查开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等为一体的实力强劲综合地勘队伍。全队现有各类二级实体14个,股份制实体3个。全队现有职工405人,专业技术人员246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55人,工程师
2019年S1期 v.39;No.47 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三地质队,现坐落于峨眉仙山脚下,始建于1954年,现为四川省属事业单位,是四川最早建制的找矿队伍,是一支融自然资源调查与确权、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工程勘察与城镇化、农业农村与乡村振兴、开放合作与投资开发等服务领域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勘队伍。旗下拥有四川省峨眉山四零三建设
2019年S1期 v.39;No.47 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四地质队始建于1958年,位于四川省西昌市。是一支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科研、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察、物化探勘测及测绘等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勘查、施工队伍。拥有专业职称技术人员26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84人)。现持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钻探、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
2019年S1期 v.39;No.47 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五地质队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正处级综合性地勘事业单位,于1965年在雪域高原阿坝州若尔盖县成立,为国防建设需要探明了一大型铀矿基地,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重大贡献奖"。1993年迁至都江堰后,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社会民生发展,不断拓展地质延伸产业。从若尔盖到都江堰,从专业找矿队伍
2019年S1期 v.39;No.47 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〇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前身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建144团为基础,组建的基本建设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第93支队第909大队,驻地四川江油,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字731部队。1984年,部队集体就地转业,改编为九O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隶属于地质矿产部。1999年5月属地化后隶属于四川省地质矿产
2019年S1期 v.39;No.47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州大道东一段157号邮编:620010电话:028-38183918网址:http://www.sc915.com/四川省地矿局九一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四川九一五建设工程公司、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前身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现为省直属公益性地质勘查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山河隧道、市政基础工程施工等业务。单位具有水工环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
2019年S1期 v.39;No.47 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作为一支以专业技术支撑的知识密集综合型勘查团队,具备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水工环地质调查、测试、测绘、地灾设计、地灾勘查、地灾治理、地灾评估11个甲级资质能力,坚持"以科技促成果、以成果促经营"的发展理念,科研创新与生产经
2019年S1期 v.39;No.47 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区调队始建于1959年,是以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与开发为主业,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测绘调查等为新兴优势产业的综合性地质队伍。拥有5个甲级资质(区域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测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勘查)、6个乙级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坑探、地质实验测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2019年S1期 v.39;No.47 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矿产机电技师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的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学院地处成都崇州市,始建于1958年,占地252.65亩,总资产1.6亿余元。建校60年来,为行业和社会输送技能人才6万余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秉承"立德强技"的办学理念,三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是国家中
2019年S1期 v.39;No.47 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矿局测绘队是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测绘专业人员和设备组建的全民所有制专业测绘队伍。队部位于成都市鼓楼北四街27号,始建于1957年。现有四川省地质测绘院、四川金地饭店等实体。四川省地质测绘院是一只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工作作风严谨,质量管理完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测绘队
2019年S1期 v.39;No.47 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是一个以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资源(矿产)工程、能源(地热)工程、生态工程等专业的综合性勘察院。按照做强岩土工程勘察、做优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
2019年S1期 v.39;No.47 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建于1956年,是一家人才云集、经验丰富、设备先进的地勘单位,业务范围涵盖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察、水工环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地质公园规划及申报、土地整理等多个领域。现有地质勘查技术人员272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工程师53人,中级技术人员141人,助理工程师72人。
2019年S1期 v.39;No.47 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核心竞争能力介绍成都探矿机械厂始建于1956年,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厂史,是一家集研究、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钎具专业制造厂。成探钎具先后荣获了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国家新优秀产品"金龙奖"、地矿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铁道部"重大科技发明四等奖"等,同时先后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
2019年S1期 v.39;No.47 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地质医院始建于1958年,地处成都市成华区蜀陵路367号,医院占地面积48亩,医疗用房面积约15000m2,设置床位226张,全院共有医务人员近20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5人,主治医师31人。配置有CT、DR、彩超、腹腔镜、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现开设有综合内科、综合外科、老年病科、中医康复科、妇科、口腔科等临床科
2019年S1期 v.39;No.47 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74年,是四川省地矿局所属的骨干企业,现有15个二级经济实体,职工572人,拥有专业门类齐全、梯次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单位持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固
2019年S1期 v.39;No.47 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矿产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局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公司。2009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质矿产科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地质矿产公司合并为一个单位,成为一套班子两个牌子,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的投资与开发,地质矿产的基础科学研究和矿产品开发利用以及对地质矿产综合勘查工作。
2019年S1期 v.39;No.47 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中心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省地矿局,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土地利用、农业地质、环境监测、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岩土和物料验检测服务及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场地污染调查与治理研究"工作,并且负责全省地矿实验室技术指导、标准化研究、资质和成果质量认证管理,拥有国家级计量认证、甲级地
2019年S1期 v.39;No.47 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四川省地质调查院,一九九九年经四川省编委批准成立,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14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1人、高级工程师71人、工程师34人;有30人进入财政部专家库、21人进入四川省自然资源国土厅专家库。具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资格,拥有稀土稀有战略资源评
2019年S1期 v.39;No.47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正>一、企业核心竞争能力1.资源优势。22家股东单位是川地矿投未来优质项目和资产资源的来源渠道,下属公司拥有的矿业权资源及供应链管理专业化团队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物资公司是国内仅存为数不多的从事地质装备行业专业产品经销企业,可独立开展进出口贸易业务,在本行业内享有良好声
2019年S1期 v.39;No.47 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