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贵森;李红梅;
通过四川省高县贾村矿区庆岭、三胜勘查区煤炭资源勘探(详+精)项目的开展,认真分析研究了矿区地质构造形态,对影响两勘查区的3条主要断层F51、F53、F69做了大量的工作,根据地面勘验和结合钻探实际情况,形成了新的认识。为作好"三边"地质工作,解决目前及未来建井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在原始的地质构造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
2014年03期 v.34;No.119 322-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维;刘正安;
地质体在受力、运动情况下,会产生一系列的大小不一的构造形迹,其在时空域存在内在联系,通过分析其特征能够反演其受力、运动情况,特别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小构造,对区域构造成矿及地质体运动能提供强有力的佐证。基于此,本文从小构造与大构造的关系为着重点,并以青海1∶5万区调为实例,阐述小构造研究在区调中的重要性,希望对地质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14年03期 v.34;No.119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唐洪敏;王娜;王永亮;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中元古代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通过对熊耳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确定了熊耳群的岩石系列及火山岩中的杏仁体,通过对其中杏仁体分布、形状及内部构造的研究,可为今后有找矿勘查打好基础。
2014年03期 v.34;No.119 330-33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马比阿伟;木合塔尔·扎日;
花岗岩是陆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岩的研究对研究大陆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Barbarin花岗岩构造类型划分方案,对有关东天山地区花岗岩进行了有益的文献汇总和讨论的基础上,首次将东天山地区花岗岩划分为含角闪石钙碱性花岗岩类,富钾及钾长石斑状钙碱性花岗岩类,含堇青石及黑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根据它们各自的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分别为地幔橄榄岩区混熔了一部分楔形地幔上面的地壳;地壳安山质源岩混有部分幔源;硬砂质岩石以及泥质岩石的局部熔融。
2014年03期 v.34;No.119 33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佳蓓;张顺新;毛广钰;谢祥;
嵩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但以往对该区偏重于地球化学的研究,对地层学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太古界登封群地层研究程度很低。在野外实地调查,实际测量研究整个登封群地质剖面时,发现登封群存在的一个宏观的粒序,从老羊沟岩组到金家门岩组再到郭家窑岩组,所含砾石粒径存在一个总体变小,数量由多变少的规律。
2014年03期 v.34;No.119 339-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罗海金;吴鹏飞;李双江;廖先远;黎荣;
平乐金矿床位于桂西北-黔西南-滇东南金锑银多金属成矿区,与其东侧典型金矿床高龙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有一定的类似性。本次工作通过调查取样,结合高龙金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对比分析,对该矿床的成矿远景进行了初步分析。
2014年03期 v.34;No.119 343-34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浩宇;张帆;李斌;李凯;罗洋;
利用岩芯、铸体薄片、录井等资料对储层的微观特征研究表明,有利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和颗粒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孔隙度均值为3.11%,渗透率均值为0.9×10-3um2,表现出低孔、低渗及非均质性强的特征,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并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嘉陵江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云质泻湖及潮间藻云坪沉积环境;颗粒灰(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高能环境浅滩相。白云化作用及溶蚀作用则控制着储层孔隙的发育程度,裂缝极大地改善了储层渗透性。
2014年03期 v.34;No.119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丁寒生;
利用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等手段,对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嫩江组一段、嫩江组二段三个层位油页岩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富集条件进行研究表明:目标层主要以深湖相、半深湖相的黑色泥岩和页岩为主,厚10~30m不等;有机质丰度较高,TOC值介于1.873%~10.625%之间,平均6.47%,干酪跟类型以Ⅰ型、ⅡA型为主,成熟度Ro普遍为0.41~0.78,处于低成熟阶段;三个层位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以湖生生物及海侵带来的藻类等母源物质为主,沉积时期主体处于海侵深水、强缺氧环境,有机质保存条件较好。
2014年03期 v.34;No.119 350-3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唐学渊;罗刚;霍加庆;王彬;张勇;裴云婧;
为初步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市分水岭地区矿产资源远景,2012年,由青海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勘基金在区内开展预查工作,通过地质草测、地面高精度磁测、地球化学土壤测量等工作的开展,在区内圈出了铜矿化带四个,金矿化带一个。经初步分析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构造热液型小规模铜金矿的潜力。
2014年03期 v.34;No.119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许国明;王吉勇;陈慕天;
云南金平地区位于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我国重要黄金勘查、生产基地。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红土型和冲(洪)积型。通过对金平地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内的金矿床(点)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床(点)主要产于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地层中,受NNW向、NW向及NE向断裂及各类侵入岩控制,金矿化与区内岩浆类型有成因上的联系。最后,指出铜厂—大坪一带为区内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
2014年03期 v.34;No.119 359-36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邓伟;向浩予;王新文;江仁剑;
马思罗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上紧邻康滇地轴的西侧,盐源—丽江台缘坳陷带内的三叠系中统普遍变质为低绿片岩—绿片岩相。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盐塘组第二段。通过系统研究马思罗金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金矿化的成矿规律应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金银多金属矿床。研究表明其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前景较佳。
2014年03期 v.34;No.119 363-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宇;郭耀文;柳维;张旭明;范宇;
太和辉长岩体是四川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含矿岩体之一,岩体中钒钛磁铁矿呈似层状产出。根据太和基金项目勘查成果,结合前人经验理论,总结分析了该辉长岩体中成矿元素分异特征以及分布,并按岩浆早期液态分异以及阶段式成岩成矿模式浅析了相带、韵律层及似层状矿体成因,以供进一步工作参考。
2014年03期 v.34;No.119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王永生;朱国华;王莹;
四川广安地区侏罗系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同一口井随着深度的增加,伊利石、绿泥石含量增加,伊蒙混层中的蒙脱石混层比降低。粘土矿物特征与储集层物性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伊蒙混层含量、伊利石含量均与储集层孔渗性能呈负相关,绿泥石与高岭石含量与储集层孔渗性呈正相关;通过对伊蒙混层中蒙脱石的混层比的计算,大多数为有序混层,说明该区凉高山组处于生油高峰期,这与岩石中TOC(%)介于0.8与1.3,Ro(%)介于0.7与1.2相吻合。
2014年03期 v.34;No.119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潘忠华;翁申富;程悦;
以黔北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为例,对其矿体厚度、矿石品位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应如何实现找矿突破。通过大量资料分析认为,就黔北务正道铝土矿进行勘查而言,与务川大竹园铝土矿床矿体沿走向、倾向变化特征进行类比,其找矿前景较为理想。
2014年03期 v.34;No.119 37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张金元;
四川沐川、马边及犍为县境内发育中生代侏罗纪红层,自上世纪70年代四川地矿局二零七地质队发现含钼、铼砂岩型沉积矿床以来,深入研究了其矿物成分、所含元素、赋存状态等,但对宏观含矿砂体的分布、砂体、含矿砂体及矿体特征等的研究则较为不足。在2002-2004年地质大调查工作中,对该区含矿地层、砂体、含矿砂体及矿体等宏观地质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2014年03期 v.34;No.119 381-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徐彬;
菜园子磁铁矿位于扬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江舟—米市断陷盆地带南段,川滇黔相邻成矿区之会理—会东前寒武纪铁铜铅锌银成矿远景区内。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物探异常特征与见矿效果的验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认为菜园子磁铁矿床为与晋宁期中基性次火山作用有关的"火山喷溢(发)—变质热液型"(赤)磁铁矿床。
2014年03期 v.34;No.119 385-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 ] - 李宝新;陈田华;
我国目前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多产出于北方陆相沉积盆地中,而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南方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始终没有大的突破。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对煤田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四川资中—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中南部威远隆起北翼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5、6段砂体和侏罗系下统上、下沙溪庙组砂体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可划分出2片找矿远景区。
2014年03期 v.34;No.119 390-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吴何;李振华;刘晓博;
四川省自贡市盐卤开发有近2 000年历史,大山铺曾是自贡市井矿盐生产基地之一,由于长期从事岩盐、天然气开采,留下了大量的废卤(气)井。分析表明:大山铺地下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构造断裂、裂隙发育,且连通性较好,给卤(气)上窜提供了地质条件;卤(气)井未封井或套管腐蚀穿孔、破裂造成卤水及伴生天然气沿裂隙上窜,表现为对含水层、土地资源破坏及对空气的污染。
2014年03期 v.34;No.119 394-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彭中山;刘君;
通过西藏芒康某铅多金属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叠加强度、蚀变-矿化强度、致矿因素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区内已有地质、矿产资料分析认为测区内主成矿元素为Pb、Zn、Ag、Cu,重要伴(共)生元素或指示元素为Cd、Hg、W、As、Zn、Sb、Mo、Au、Sn。该次土壤测量在区内共圈定元素综合异常23个,通过对找矿潜力较大的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同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对区内铅多金属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2014年03期 v.34;No.119 399-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刘红红;徐刚;杨娟;
基于国内外滑坡防治现状,对滑坡防护区进行"重点"与"非重点"的划分,并对我国滑坡灾害实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非重点"防护区滑坡灾情严重,亟待引起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非重点"防护区滑坡的防治应以精确勘测为基础,以非工程性措施为主辅以简单有效的工程性措施,其中非工程性措施的群测群防监测预报预警是此类滑坡防护区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
2014年03期 v.34;No.119 404-407+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喜华;赵志明;尹建勋;黄秦;
盆因拉隧道为雅鲁藏布江峡谷段高地应力区某铁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为了指导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等方面对盆因拉隧道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水压致裂法和涌水量预测进行了现场勘测,最后对工程区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针对该隧道的施工指导意见。
2014年03期 v.34;No.119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正峰;
多宗隆哇泥石流沟位于青海省兴海县中铁乡,距茨哈峡水电站仅1km,流域面积为144.3km2,由于汇水面积大且物源较多,将对下游的茨哈峡电站造成威胁。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理论,结合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综合多宗隆哇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H单=0.50044)和灾害的易损度评价(V单=0.49),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度模型,得出了多宗隆哇沟泥石流的风险度为0.24,为中度风险泥石流沟。
2014年03期 v.34;No.119 413-415+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德伟;陈绪钰;
乐山市金口河区位于四川省小凉山腹地,是大渡河中下游流域内的典型山区城镇。区内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据调查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133处,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实地调查后,查清了金口河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对城镇建设的影响,结合调查分析提出了金口河区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2014年03期 v.34;No.119 41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景淑媛;戚燕;杜文举;
基于高速铁路路基工后变形的严格要求,路基填料改良成为高速铁路路基必须解决的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某高速铁路路基使用B组填料改良施工,对其施工工艺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经济合理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明确了施工中质量控制的要点,为同类使用B组填料的铁路路基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4年03期 v.34;No.119 42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周文江;舒多友;
降雨是引发滑坡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具代表性的四个松散堆积体滑坡的分析,认为最大降雨量与滑坡的稳定性系数、滑面倾角均成反比,而滑带土内摩擦角增加时,滑坡启动需要的降雨强度就越大,成正比。其认识与目前该类滑坡的监测数据变化特征总体相吻合。
2014年03期 v.34;No.119 424-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徐文刚;邱恩喜;
对奉节县老屋里滑坡进行滑坡敏感性因子分析,以滑坡的主轴断面为计算剖面,基于极限平衡法计算了滑体重度、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变化时滑坡的稳定系数,参数变化范围以大量的岩土统计参数值为依据。分别保持某一参数不变,作出其余二者与稳定性系数的关系曲线图,并固定一套参数取值方案,比较各参数随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趋势,最后得出敏感性分析结果。
2014年03期 v.34;No.119 429-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王若帆;
贵州省黔西县林泉片区属于深切河谷斜坡地带,区内地下水位受乌江期隆升作用埋深大,不利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且区内缺水人口分散分布于河谷斜坡地带,不利于集中供水。所以对区内表层岩溶带发育及表层带岩溶水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区内缺水问题的关键。
2014年03期 v.34;No.119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毛茂兵;
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2014年03期 v.34;No.119 437-438+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王伟;向群;
双指数法属综合指数评价法之一,强调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度,并计算参评因子质量分指数的方差,形成对综合质量指数的补充。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各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为基础,按计算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和方差划分地下水污染等级,客观地反映出地下水质量状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应用在贵阳市市原行政单元内的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03期 v.34;No.119 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唐然;于宇;唐晓玲;董建辉;
丹巴县城后山为一大型古滑坡。由于县城建设对古滑坡坡脚的开挖而逐渐复活。2005年2月,滑坡出现加速变形。为了解滑坡体的深部变形状况,掌握抢险加固处理的效果,为滑坡综合治理提供设计、施工、工程处理依据,在应急治理工程的中后期对滑坡体开展了深部位移监测,现对该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对滑坡的变形机理及实施抢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进行评价。
2014年03期 v.34;No.119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