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与矿产

  • 喀喇昆仑阿格勒达坂辉长岩体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向贵云;史俊波;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形成与演化一直是世界地学前沿研究热点,阿格勒达坂辉长岩体大地构造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喀喇昆仑造山带中西部塔什库尔干-甜水海-北羌塘陆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中SiO_2含量为49.22%~50.86%,TiO_2平均值为1.07%~2.11%,(K_2O+Na_2O)含量介于3.59%~5.82%,属于碱性系列;岩体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及Th、U放射性生热元素,δEu值为1.05~1.21,无明显Eu异常,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成岩年龄为80.0±1.1Ma,属于晚白垩世。该岩体形成时代与邻近的俯冲构造环境I型花岗岩相近,代表了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消减后的一次扩张伸展记录,推测其成因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地幔拆沉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熔融作用密切相关,可作为幔源岩浆侵入地壳导致青藏高原地壳垂向生长的最直接的标志。

    2025年S2期 v.45;No.55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德钦县奔子栏镇石义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杨文本;凌亚军;唐军华;任海涛;李俊;袁昊;

    石义花岗闪长岩体位于金沙江结合带德钦县奔子栏镇石义村一带,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岩体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右倾型特征,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分布。根据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石义花岗闪长岩具有火山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构造环境特征。

    2025年S2期 v.45;No.5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凉山州南红玛瑙矿评价体系研究

    贺勇刚;魏宇;张庆松;王维华;张元;胡儒权;敬海兴;

    凉山州南红玛瑙是一种重要的宝玉石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勘查评价体系未建立,导致勘查开发进程迟滞,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本次基于瓦西、九口、洛莫依达三宗玛瑙矿床勘查实践,开展了南红玛瑙矿勘查技术方法体系、矿石质量现场评价体系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评价体系研究,首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南红玛瑙矿评价体系,为凉山州南红玛瑙资源勘查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14-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浅析平川铁矿Ⅲ-3矿体二次圈定对矿山生产的作用

    叶继阳;陈彬彬;陈俊宇;王成财;张要顺;

    以盐源县金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梁子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项目首采地段Ⅲ-3矿体为研究对象,在收集、研究以往地质成果和矿山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矿体特征,采用露天台阶填图重新圈定矿体地表出露形态,用穿脉巷道和坑内钻工程、台阶样坎揭露矿体,在各控矿工程系统取样和化验,对首采地段Ⅲ-3矿体进行二次圈定,提供给采矿设计。

    2025年S2期 v.45;No.55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四川钒钛资源分布特征与富集机制研究

    廖阮颖子;龚晓波;黄德智;袁丹;孟标;黄水文;胡杰;

    该文对四川省内钒、钛资源的主要矿床类型、地理分布、成矿特征以及选冶技术进展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研究,旨在为后续的地质勘查和找矿工作提供指引。研究表明,四川省内的钒、钛资源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钛铁矿岩矿、风化残坡积型钛铁矿砂矿、变质(火山岩)型金红石矿、热水沉积-残坡积型锐钛型钛矿以及沉积(变质)型钒矿5类,较为集中的分布于川南和川东北地区。钒、钛的富集除与元素本身地球化学性质有关外,与地质演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岩浆活动、化学沉积、热液改造、生物地球化学等地质过程对元素迁移、富集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未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除了应加强矿集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外,还应加大对共伴生、低品位资源的系统评价和探寻。

    2025年S2期 v.45;No.55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贵州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王朝东;钱富武;杨晓飞;杨云杰;李飞虎;

    贵州省赫章猪拱塘铅锌矿是黔西北地区首个超大型铅锌矿床,探明资源量超327万吨。该文在野外实际调查结合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分布规律、成矿物质来源、界面与构造控矿规律。根据成矿规律分析结果,认为该区铅锌矿与地层岩性(界面)、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条件相关,为中-低温热液矿床,同时对该区铅锌矿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主要找矿标志,以期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参考。

    2025年S2期 v.45;No.55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青海格尔木唐古拉山镇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李海;文平;邹俊;谢伟;

    研究区位于唐古拉山镇温泉北西侧约2.5 km处,通过矿点概略检查,系统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及矿体特征。研究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碎屑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延伸稳定,沿北西向断层带展布,其延伸与断裂、地层走向一致。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热液型,成矿作用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热液活动共同控制。研究揭示了区内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作用机制,明确了断裂带作为导矿和容矿构造的关键作用。本次成果不仅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了地质依据,也为青藏高原东北部同类型沉积-热液型矿床的勘查与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2025年S2期 v.45;No.55 46-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 折多山隧道涌突水规律分析及应对措施

    谢伟;孙才;杨绪波;肖学沛;伍文香;

    折多山隧道作为川藏交通的关键工程,穿越复杂的鲜水河地质构造带,面临严峻的涌突水灾害风险。本文基于地质勘察、水文监测及施工数据,分析隧道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施工期间的涌突水过程,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隧道涌突水主要受施工时期、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控制,具有突发性、高流量及阶段性特点。通过类比预测隧道还可能存在多段涌突高风险段落,提出“以排为主、防排结合”的治理原则,并制定分级预警、超前地质预报、注浆堵水及动态排水等综合应对措施。工程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涌突水灾害发生概率,保障施工安全,为类似高原隧道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S2期 v.45;No.55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广东某水源地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周金林;许威;曾刚;郭世文;

    该文通过对广东某水源地地下水进行采样测试监测,关注地下水在生活饮用与农业灌溉方面的问题,对地下水进行了饮用健康风险评价与灌溉用水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NO_3~-、NO_2~-和Fe是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水质评价显示该区以优质地下水为主,地下水水质整体适合生活饮用与农业灌溉;HHRA模型对男性、女性和儿童评估表明,地下水对三类人群健康尤其是儿童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

    2025年S2期 v.45;No.55 58-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雷波岩脚磷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充水因素研究

    彭丽;李正武;

    本文以四川省雷波岩脚磷矿为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水文地质实验及文献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对矿床充水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矿区地处云贵高原与川西南山地过渡带,地形陡峻,气候垂直分带显著,发育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层状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及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四类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方向自南西向北东,最终汇入金沙江。矿床充水以大气降水为主导水源,断层及采空导水裂隙带为主要通道。通过数值模拟与涌水量预测,发现浅部开采易受季节性降水影响,而深部开采需关注构造裂隙突水风险。研究结果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山安全开采及防治水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江西修水县桃坪水源地矿泉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评价

    刘点;白细民;李甜;

    江西省修水县西北部桃坪水源地赋存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为明确其水化学特征与资源潜力,本研究在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样采集与室内测试分析,对该区地下水形成机制及资源量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属偏硅酸型矿泉水,水化学类型为HCO_3-Ca型,偏硅酸含量介于38.0~43.4 mg/L,含水层主要由青白口系花岗岩构成,以基岩风化裂隙水与构造裂隙水为主,允许开采量为73.18 m~3/d,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要方式。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矿泉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复杂地质条件下输电线路岩石预应力锚索基础抗拔性能研究

    后吉安;张晓曦;彭涛;尹平保;李佳龙;

    西部山区地貌、地质和地形条件复杂,基岩地基分布广泛,覆盖层厚度变化显著,岩体完整性较差。为克服岩石锚杆基础在覆盖层较薄情况下适用性受限的问题,并拓宽岩石基础的适用范围,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预应力岩石锚索基础。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预应力大小、自由段长度、锚固段长度及覆盖层厚度等因素对锚索基础抗拔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不同荷载条件下基础的受力机理。同时,提出了锚索轴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其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岩石锚索基础能够通过调整自由段长度适应不同覆盖层厚度,有效提高抗拔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为山区输电线路基础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为岩石预应力锚索基础的推广应用及工程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5年S2期 v.45;No.55 71-7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填方边坡桩板墙破坏原因分析与桩间成锚加固方法研究

    张中宝;石珂;韩晗;

    桩板墙在高填方边坡支护中应用广泛,其效果取决于合理设计与严格施工。该文以川南某电厂高填方边坡桩板墙失稳为研究对象,经现场监测与力学分析,破坏主因是抗滑桩悬臂段过长导致“弯矩-位移”双重超限及填土沉降附加应力。提出“锚索+格子梁”加固方案:通过锚索与土格子梁协同作用,将悬臂受力模式转为简支体系,使桩身最大弯矩降低62.1%。该方案经工程验证有效,稳定运行多年,为高填方边坡提供了“应力分担+体系转换”的成功案例。对盲目采用“高桩板墙(悬臂段≥10m)”拦挡墙设计有警示作用。

    2025年S2期 v.45;No.55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地质灾害与环境

  • 巫山授书台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及涌浪风险预测

    黄辉军;秦林;钟勇;殷鑫铭;张阳;廖灿;

    重庆巫山授书台危岩带扼守长江黄金航道,一旦失稳,所引发的涌浪将对航道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该文以其中一典型的倾倒式危岩单体为对象,在对整个危岩带基本地质条件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对其稳定性和涌浪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危岩体在暴雨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发生整体变形后入江可能形成涌浪,危岩威胁对象主要为长江航道、青石码头、神女峰风景区管理站等。

    2025年S2期 v.45;No.5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FLO-2D的响水沟火后泥石流模拟与危险性分析

    刘霞;王春红;

    该文以西昌市安哈镇响水沟2号沟为研究对象,采用FLO-2D软件对10a、20a、50a和100a一遇4种降雨频率条件下泥石流运动学特征开展模拟研究,主要模拟泥石流影响范围,并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现场调查及室内模拟结果表明:响水沟2号泥石流物源动储量巨大,具备发生较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风险;泥石流时空发育特征模拟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吻合度较高,数值模拟揭示了该研究区降雨强度对泥石流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旨在为本泥石流沟后续防治提供风险等级、运动堆积特征等理论支撑。

    2025年S2期 v.45;No.5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某黄土高原地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稳定性分析

    王飞;

    该文以青海省互助县某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斜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形机制及稳定性特征。基于“简化毕肖普法”(Bishop法)建立了多工况稳定性计算模型,量化了天然、暴雨及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分析了在各工况下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强降雨作用是斜坡变形的主要因素,连续强降雨作用下斜坡土体饱和,土体强度降低,稳定性系数急剧下降,处于欠稳定状态,因此暴雨期间应加强监测,并采取治理措施防止边坡失稳。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类似斜坡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2025年S2期 v.45;No.55 98-10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喜德县某典型古滑坡局部复活特征及机制分析

    邓皓宇;赵晗;朱亲州;李俊;

    该文以该喜德县贺波罗乡的一处已稳定的古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绘、勘探、遥感和变形监测等方法,聚焦“复活机制-参数量化-稳定性评价-防治体系”技术链条,结合现场调查与数值模拟开展系统性研究。结果显示:古滑坡复活受强降雨入渗及人类工程活动叠加影响,滑带土体饱和软化导致抗剪强度骤降是主控因素,稳定性分析显示暴雨工况下安全系数降低至1.05以下,建议采用“抗滑桩+截排水+锚索+挡墙”的综合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古滑坡防治提供借鉴。

    2025年S2期 v.45;No.55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金阳县天地坝镇老营盘村城北滑坡破坏机制与稳定性评价

    王艺澔;

    该文以金阳县天地坝镇老营盘村城北滑坡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以滑坡的孔隙压力分布为基础,分析了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强变形区在3种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随着强降雨的增加,滑坡表面土层由非饱和变成饱和状态,稳定性逐渐降低;强变形区在自重和自重+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20年一遇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针对滑坡各区块稳定性现状,提出“抗滑支挡+截排水沟+监测”的防治措施建议。

    2025年S2期 v.45;No.55 107-11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恩阳区上八庙镇何家湾灵关庙滑坡稳定性评价

    李明月;甘伟;

    该文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何家湾灵关庙滑坡这一典型堆积层滑坡为例,在详细调查其基本特征、变形破坏迹象及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该滑坡的形成条件与潜在破坏机理。采用了工程地质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传递系数法对该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评价。分析研究表明:该滑坡处于稳定状态。

    2025年S2期 v.45;No.55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四川普格县火洛日嘎泥石流治理工程防治效果评价

    倪恒新;左林勇;

    该评价方法基于FLO-2D数值模拟软件,对四川普格县火洛日嘎泥石流治理工程实施前后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动态对比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工程效益。通过构建治理前、后地形模型,模拟不同降雨频率(P=5%、2%、1%)下泥石流的流速、泥深及堆积范围变化。该治理工程采用“拦砂坝+排导槽+盖板涵”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设计标准内泥石流灾害,并对超标准事件具有显著减灾作用。FLO-2D模型通过定量化模拟揭示了工程措施对泥石流动力参数与堆积特征的调控机制,为防治效果评价与设计方案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雅安市刘家岗滑坡变形监测及稳定性分析

    张顺涛;岳海;罗玉川;张明亮;包明松;万梓阳;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刘家岗滑坡为研究区,介绍了研究区的相关地质背景,在对滑坡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分析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变形监测和稳定性等。得出了刘家岗滑坡主要有3个强变形区,滑坡整体稳定,3个强变形区在暴雨工况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的结论。结合保护对象和防治目标,提出并实施了“刘家岗滑坡抗滑桩支挡、强变形区抗滑桩及挡土墙支挡”综合防治的工程措施,经历多轮强降雨考验,较好的发挥了防灾减灾功效。旨在为类似滑坡勘查与防治提供参考。

    2025年S2期 v.45;No.55 125-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乐山市红岩凼某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方案建议

    潘一茜;

    乐山市红岩凼某滑坡于2024年7月25日发生,通过勘查,查明了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滑坡变形、空间发育特征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刮铲区、堆积加载区、挤压滑动区。采用极限平衡法对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滑源区在天然工况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挤压滑动区在天然工况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整体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提出“滑源区削坡减载+刮铲区清危+堆积区回填反压+居民区抗滑桩支挡+挡墙+截排水+修复工程”的治理设计方案建议。

    2025年S2期 v.45;No.55 130-13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矿山生态修复边坡回填土粒径级配对土壤保墒效果的试验研究

    黄伟峰;舒建冬;余辉;蒋懿岚;李东林;

    该文以回填土为对象,采用室内试验的方法,系统探究不同粒径级配与土壤保墒性能的关系。研究基于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特征分析,构建粒径级配优化模型,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对比不同级配下的保墒效果。结果表明,粒径级配与土壤保墒性能呈现显著相关性,当采用中等粒径(0.25~2 mm)占比达60%~70%,并合理搭配细粒(<0.25 mm)和粗粒(> 2 mm)的级配方案时,土壤形成理想的孔隙结构,既能减少大孔隙导致的水分快速下渗,又能避免细粒堆积引发的通气性不足,从而有效减缓水分蒸发速率,延长水分保持时间。研究进一步揭示,通过调整粒径级配,可调控土壤孔隙大小分布和水分运移路径,形成科学的保墒机制。

    2025年S2期 v.45;No.55 134-14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多源数据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分析——以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钱宗亮;唐蓉;郑笑傲;蒋勇;王宇;韩磊;田立;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横断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近年来通过系统化的生态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研究基于2018-2023年多源监测数据,采用“变化—状况”双维度评估体系,结合贡嘎山保护区的特征,对保护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变化指数(Ec)为88.43分(等级为“变好”),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s)达92.5分(等级为“Ⅰ级”),综合成效评定为“优”。但保护区也面临着高海拔严苛环境导致的科研人才流失,以及未能有效转化为保护管理措施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加强科研投入与保障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强化生态恢复与环境监测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效果。本研究为高海拔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141-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威远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周围地下水污染模式研究

    郑捷;石清清;张正鹏;

    威远县垃圾填埋场自2019年9月8日地震后出现渗滤液渗漏问题,目前渗滤液中指标超标37项、地下水中超标指标30项,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该文通过地下水监测法、瞬变电磁法,准确查明了垃圾填埋场水污染优势通道,找出渗漏点多处。结合钻孔孔内三维影像、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方法,总结了出四种地下水污染模式,提出了采用“帷幕灌浆+抽出处理”工程对填埋场进行地下水污染修复。为此类垃圾渗滤液对周围地下水污染模式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物探方法技术研究

  • 西藏日土县久垄地区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异常特征

    刘雨佳;张勤思;肖禹;白云;田馨;代克刚;李静;康晓波;

    久垄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行政区划隶属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管辖,通过1∶10000地质测量+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探槽+钻探工作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显示,测区内各类岩(矿)石物性差异明显,主要岩(矿)石磁化率强弱次序依次为磁铁矿﹥矽卡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辉橄岩﹥花岗闪长岩>灰岩﹥砂岩﹥粉砂岩,磁铁矿剩余磁化强度(Mr)变化范围值为771~6903×10~(-3) A/m,最大值达7 083×10~(-3) A/m,磁化率(κ)变化范围值为4 350~5620×10~(-3)A/m,最大值达5960×10~(-5) SI;地表有磁铁矿(化)体出露,除磁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外,尚未发现较强的磁性干扰岩体,利用1∶10000磁测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对追踪评价测区内的岩(矿)体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1∶10000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共圈定M1、M2、M3、M4、M5、M6、M7、M8等多个磁异常,异常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异常正负相伴,推断解释M1、M2、M3、M5、M6、M8异常区为矿致异常,优选M2磁异常区部署钻孔工程验证,深部发现了较好的磁铁矿体,矿体厚度规模大、品位高,建议加大对M1、M3、M4、M5、M6、M7、M8等异常区的解剖工作,重点布置槽探+钻探等山地工程进行揭露与验证,实现找矿更大突破。

    2025年S2期 v.45;No.55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广域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在砂岩气藏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工区为例

    聂立;刘成;古志文;宋玉强;王强;

    广域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通过监测压裂液注入地层后产生的电性变化引起的电磁响应,获取电磁时间差分异常,反映压裂液波及范围,进而分析缝网特征。该文介绍了广域电磁法压裂监测的基本原理及监测方式;为评估压裂改造效果,优化后续压裂施工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工区为例,进行广域电磁压裂监测压后评估。研究表明:缝间应力干扰是制约扩展效率的关键,簇间距小于15m时干扰加剧,导致波及受限与缝长延伸受阻;射孔簇数直接影响裂缝形态,少簇压裂利于集中能量形成平面优势缝网,而多簇压裂因流体分散诱发纵向扩展优势,反致平面有效缝长缩减;此外,裂缝扩展呈现显著自抑制性,存在临界长度阈值,超过后扩展速率急剧衰减。该结果为优化后续压裂设计(簇间距、簇数)提供了依据。

    2025年S2期 v.45;No.55 159-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2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域电磁法在页岩气压裂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杜蛟;古志文;叶恒;刘成;李高照;曾臻;王强;

    目前中国规模化压裂作业已成为常态。在此背景下,实时评估压裂效果、优化施工参数以精准调控缝网形态,对提升储层改造效果与气井产能具有关键意义。该研究采用广域电磁法对页岩气压裂过程进行监测,系统分析压裂诱发电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压裂段及邻近区域呈现与天然裂缝及工程趋势吻合的明显电磁异常,而远段异常弱且杂乱,证实压裂可产生有效异常且数据处理结果可靠。通过压裂前后电场变化可推断缝网形态,监测结果与微地震一致且更为直观。其视电阻率响应特征对裂缝扩展与流体运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与直观性,能够更清晰地刻画缝网形态与改造范围,为压裂效果评价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展现出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2025年S2期 v.45;No.55 168-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测绘新技术在库区高陡峡谷地质灾害调查解译中的应用

    王艳;廖亮;蒋钦伟;袁杨;

    三峡库区巫峡段高陡峡谷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隐患严重,传统的地质灾害地面调查方法难以施展。本文研究了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仪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研究区三维倾斜模型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开展三峡库区巫峡段高陡峡谷地质灾害调查解译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对研究区滑坡与危岩地质灾害进行解译识别,有效识别出滑坡隐患27处,危岩35处,验证了无人机载倾斜摄影和激光扫描两种测绘新技术在三峡库区高陡峡谷地质灾害高精度调查解译工作中的可行性和高效性,解译成果为研究区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治理工程提供了数据基础。

    2025年S2期 v.45;No.55 174-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utolisp进行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反演——以汶川县某滑坡为例

    张继;吕朗辉;

    以汶川县某滑坡为例,基于滑坡滑动模型及已知工程数据,分析了滑带抗剪强度参数反演过程中CAD量取条块数据效率低的问题。在建立滑坡滑动模型基础上,设计了Autolisp程序,构建了包含输入c值返回φ值、输入φ值返回c值、给定c和φ值扩散计算稳定系数的三种反演模式,采用窗选/框选滑动模型、获取条块底边数据并代入规范公式的方法。程序可自动获取条块底边长度、倾角等数据,支持用户自定义参数范围反演并导出结果。研究表明,该程序能减少人工量测误差和工作量,提升反演效率,其可靠性和易用性在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为滑带参数反演提供了高效工具。

    2025年S2期 v.45;No.55 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多指标体系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应用研究——以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为例

    刘志奇;

    建立全面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地震灾害潜在风险、减轻灾害影响至关重要。该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为研究对象、乡镇级行政单元作为基本评估单元,系统建立了包含16项指标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从孕灾环境危险、承灾体脆弱性及应急救援能力三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最终形成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旨在为当地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025年S2期 v.45;No.55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页岩领域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郭威;张烨毓;徐强;彭先锋;

    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CO_2)浓度激增,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CO_2地质封存技术成为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调研国内外文献和工程实践现状,比较不同学者研究的异同点,揭示CO_2地质封存的研究现状和意义。通过阐述页岩储层封存CO_2的机理、优势和难点,分析影响页岩封存能力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CO_2封存地质体压力超过7.38 MPa、温度高于31.1℃,即地质体埋藏深度需大于800 m,因此,该技术目前面临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由于页岩的矿物成因、矿物组成和沉积环境等差异,以及scCO_2浸泡后会导致分形维数和表面粗糙度变化各异,CO_2-水-页岩相互作用机制复杂等难题,当前技术水平难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虽然国内外已开展相关工程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场地筛选、适应性评价和监测预警技术。综合来看,页岩领域CO_2封存技术虽面临挑战,但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未来需加强封存地质体选址、技术适应性和检测预警技术研究以推动其健康发展。

    2025年S2期 v.45;No.55 191-195+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萤石、磷矿石中氟、钙、硅、铁等元素

    杨利元;赵春雪;

    针对萤石、磷矿石中氟元素传统测定方法(如离子选择电极法)存在的制样繁琐、矿物效应显著、干扰多、低品位萤石氟化钙无检测标准方法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硼酸锂(Li_2B_4O_7)+偏硼酸锂(LiBO_2)混合熔剂(质量比67:33)的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氟元素荧光产额低、易挥发的难题,通过优化仪器参数、稀释比、熔融温度、熔融时间,使其能稳定准确测定,并同步准确测定钙(Ca)、硅(Si)、铁(Fe)元素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消除了矿物效应与颗粒效应干扰,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9.6%,相对误差(RE)≤6.8%,检测效率较传统方法有了巨大提升,为低品位萤石快速分析氟、钙、硅、铁元素提供了可靠技术。

    2025年S2期 v.45;No.55 196-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四川地质学报》征稿简则

    <正>征稿范围《四川地质学报》创刊于1980年,是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主管、四川省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季刊)。多年来,始终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办刊方针,逐渐成为了打破部门界线,反映四川地质领域发展动态的主要论坛;同时,也是我省广大地质学会会员和地学科技工作者横向交流的重要平台。《四川地质学报》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是四川省科协和重庆市科协评选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是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上网期刊,是教育阅读网,华艺线上图书馆,超星图书馆收录期刊。《四川地质学报》主要刊载地质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和最新学术成果。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地质景观与地质公园、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数学地质、国土空间整治及规划等方面的学术论文。

    2025年S2期 v.45;No.55 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